“反对!反对!反对!”在渤海银行3月2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由于无法参与二次配股,天津信托代表近200位“渤海银行股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受益人对渤海银行2010年利润分配、增加注册资本和修改公司章程三项议案全部投了反对票。
但是,反对无效。代表渤海银行90%股权的其余6家股东对三项议案全部赞成。
4月11日,数位受益人如约前往渤海银行,希望得到期盼已久的意见答复,但该行工作人员称“负责此事的行领导不在。还不能给予任何答复”。
此前,渤海银行副行长、董秘孙利国3月30日与受益人沟通时表示,会将受益人的意见向银监会报告,并于4月11日前反馈结果。受益人的诉求是,继续参与渤海银行的第二次配股,如果监管部门不批准信托股东的配股资格,希望了解其做出此行政决议的理由。(参见本报3月31日《渤海银行:信托股东配股未获银监会批复》)
特殊的10%
天津信托4月6日向受益人寄出的信托管理报告显示,渤海银行股东大会以90%的赞成票通过了前述三项议案,拥有10%投票权的天津信托对三项议案均投了反对票。
其中,渤海银行2010年利润分配方案为:当年实现税后利润77780.9万元,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计7778.1万元;提取一般准备56402.8万元,向股东分配利润13600万元。以总股本85亿股为基数,每10股现金分红0.16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13600万元。
对此,天津信托表示反对,并主张对税后可分配利润进行全额分配。
受益人最为关心的是增加注册资本的议案。根据该议案,渤海银行“于2011年第一季度增加注册资本59.5亿元,将原注册资本从85亿元增加到144.5亿元。采取向本行现有股东配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本行全体股东按现有持股比例每10股配7股,共增配59.5亿股,配股价格为1元/股。”
在该增资方案中,除天津信托外的6家股东以现金出资,认购对应股份,仅对天津信托提出“认股款待其符合监管机构规定的增资条件后到账”的要求。对此,天津信托要求立即参与配股,遂反对此议案。
由于增加了注册资本,渤海银行提出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天津信托由于没获得配股权,反对修改公司章程。但议案亦毫无悬念地被通过。
受益人收到前述信托管理报告后,表达出对天津信托的强烈不满。“3月21日的股东大会通过了这三项议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一位受益人4月11日对本报记者说,天津信托对涉及受益人重大利益的消息迟迟不予通告,有违受托人责任。
五年内上市无望?
此前,天津信托告之受益人,由于股东资格未获银监会批准,不能参加渤海银行第二次配股。受益人要么选择将由信托代持的股权以每股5元的起拍价对外拍卖,或者继续由信托代持,但不能参加配股。
天津信托用投影方式向受益人展示了银监会《关于渤海银行增加注册资本方案的批复》,该批复对于占股10%的信托股东只字未提。对此,多位受益人表示“不合情理”,进而怀疑渤海银行此前上报的股东资格审批文件中根本没有提及信托股东。
尽管孙利国对此强烈否认,但持怀疑态度的受益人指出,3月30日孙利国与受益人见面当天,多位受益人强烈要求孙展示渤海银行上报给银监会的文件和银监会批复件,孙坚决拒绝。其理由是,文件是监管部门批复给渤海银行的,无须向受益人展示。
事情的来龙去脉,“至今仍然是个谜”。一位受益人4月11日对本报表示,如果渤海银行能展示前述两份文件,且文件显示的确是信托股东的配股资格不被批准,受益人就不会再找渤海银行。
说到底,这毕竟只是银行与股东间的纷争。而信托受益人怀疑的是,渤海银行是为了上市而清退信托股东。根据渤海银行第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该行拟于2015年前实现上市。
但孙利国对此竭力否认,并历陈渤海银行的“委屈”。他称,由于信托股东没有获得配股资格,计划中的5.95亿元配股资金无法到位,渤海银行被迫调整2011年的经营计划。“5.95亿元没到位,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将近60亿元的业务不能做。”
孙利国同时表示,渤海银行目前的盈利性还达不到上市银行标准。2010年该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84%,均低于目前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其次,渤海银行2010年末的拨备覆盖率虽然高达1398.05%,但若按银监会正在讨论中的拨贷比(拨备/贷款余额)不低于2.5%的要求,仍然面临较大的拨备计提压力,这将进一步拉低ROA和ROE水平。从成本收入比看,该行2010年为51.17%,距离上市银行30%左右的平均标准有较大距离。
但多位受益人对此表示异议,称渤海银行2010年实现税后利润77780.9万元,相比2009年的25644.3万元,劲增200%,这显示银行正在进入快速成长期,从财务指标来看,渤海银行3年左右到达上市银行标准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