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加码。房产税和各地“加强版”限购令的出台,严重影响了购房者的预期,各大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销售放缓意味着房企资金难以回笼,开发商的融资需求增强。但是,加息、银根收紧的消息接踵而至。在销售低迷导致资金链承压、融资成本高企的情况初现、预期难测的背景下,部分中小房企选择“断尾”求生,房地产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
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的1月~2月,房地产行业的并购位居所有行业并购首位。短短两个月里,房地产行业共完成22起并购交易,超过2009年全年的并购案例数,并购金额11.5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并购总额的一半。
“断尾”计
中小房企开始选择转让旗下项目求生。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上,近期处于挂牌转让期限内的项目,涉及融资的达209起,其中房地产行业项目23起,位列第一。
以近期颇受关注的华丽家族转让项目股权为例,该事件被业内形容为华丽家族“卖子求生”。3月14日,华丽家族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将其持有的上海弘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1.5%的股权一次性出让给上海弘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另一股东搜候(上海)投资有限公司(SOHO中国全资公司),总价约为7.88亿元。公告显示,截至2011年2月28日,上海弘圣总资产为21.98亿元,负债为13.91亿元,净资产为8.07亿元。
事实上,2009年8月,华丽家族就曾拟购盛大地产持有的弘圣公司,成为华丽家族全资子公司。然而,随即地产融资大幅收紧,受此影响,华丽家族仅向盛大公司支付4.5亿元,尚有3.33亿元无力支付。
华丽家族此次转让弘圣公司股权主要是回笼资金。华丽家族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交易将产生约3.6亿元的投资收益,这将有利于提高公司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同时将满足公司的现金流、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华丽家族“卖子求生”并非个案。今年1月底,佳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集团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佳兆业地产(深圳)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科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订立协议,拟以6.72亿人民币收购深圳科拓建筑旗下的浙江伍丰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浙江伍丰置业持有的土地项目。据悉,在出让股权前,浙江伍丰已经负债累累。
北京保丰永泰投资顾问公司相关负责人张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来确实不少中小房企因为债务关系或信贷趋紧等政策因素,不得不转让旗下项目。但即使因资金紧张而“断尾求生”,公司同样能取得不错收益,资金问题缓解可以保证企业的后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资金吃紧的开发企业当前所做的不仅仅是“断尾”保命。在政策调控影响下,开发商对未来市场预期也发生了转变。多家在市场火热的时候激进进取的开发商选择了收缩战线、转型求生。
收缩战线与合纵连横
根据北京贝塔咨询有限公司测算,截至2010年中期,101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合计达13600亿元,已订约但未拨备的承诺资本支出达3500亿元人民币,合计存货占款超过17000亿元,较2009年底增长3000多亿,资产增速达到42%,平均超速24%,剔除股权融资影响,超速扩张的企业达到了六成。
但在地产界“资金为王”的规则下,强劲资金需求以及趋向封闭的融资渠道,使得众多开发商选择了收缩战线或者寻求合作。
近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显示,上海城开集团合肥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2.39亿元债权正在挂牌交易,挂牌价格共计5亿元。另外,加上1月12日,上实控股以5.64亿的价格出售河北永新公司78.13%股份,近两个月上实控股出售的资产总额约为43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城开此番大规模转让资产,是为了补充公司的资金,并为其在上海徐家汇的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作资金准备。据了解,该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高达300亿元。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告诉记者,这整个项目的投资对资金运作的要求相当高。他认为,如此规模的商业项目,仅前期投入的资金就很大。且商业综合体运作方式和住宅完全不同,其再投资过程中基本上是没有短期的资金回笼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在融资趋难大背景下,上海城开是有意收缩战线,专注一线城市开发。上实控股执行董事、上海城开集团总经理倪建达亦印证了这一猜测,他近日表示,上海城开将加大对一线城市的开发力度,收缩二三线城市投资,同时加大对一线城市综合体的投资。
而同样于近日意欲转让旗下优质地块的杭钢地产,则选择收缩战线专注二线城市开发。3月16日,杭钢地产将旗下的房产子公司——上海杭钢嘉杰实业有限公司打包转让。
杭钢旗下杭州紫元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杰表示,之所以转让上海的优质商业地块,是因为杭钢地产调整发展战略,即以长三角为中心专注二三线城市发展。同时,他也坦陈,此番转让也有平衡资金方面的考虑。
建发房产上海公司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杭钢地产作为年销售额仅有11.35亿元的开发企业,运作一个前期投入就超过20亿元的项目,在当前房地产融资几近陷入绝境的大背景下,开发难度过大。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在市场环境不看好的情况下,开发商选择合作开发不仅可以分摊资金压力,更分摊了风险。与其直面竞争,不如握手合作,这是减少竞争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