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9日讯
智能3G手机问题频出
据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哈尔滨消费者李先生在某家电卖场手机专柜购买了一款某品牌智能手机,购机后相继出现死机、听筒无声、送话器失灵等问题,商家凭两次维修记录为其更换了一款同型号同规格的新手机,但换机后第二天又出现同样问题,李先生要求退货,商家以各种理由搪塞。李先生投诉到12315后,经协商,商家为李先生办理了退机。
去年4月,市民马女士的手机电池突然发生爆炸,烧毁皮包及包内物品。与该手机品牌售后服务中心联系后,由于马女士无法提供手机购买时的有效发票,失去了进一步向经营者索赔的机会。
售价高达4000元的LG KT878智能3G手机,自2009年4月投放市场后,就不断被爆出各种质量问题。
市民张先生说,他于2010年1月买了一部LG KT878手机,使用不久,就不断听到同事和朋友向我抱怨,说我的手机时常处于无法接通状态。他数次用其他电话拨打自己的手机,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发现,虽然自己的手机信号显示满格,却好几次无故接不通。随后,他又发现,用了才半年的手机原配的两块电池触点处出现了裂缝,且不时伴随着发热现象。有一次,当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时,发现手机烫得不行。打开手机锁键后发现,手机主屏幕已无法显示。到目前为止,LG没有给过他明确答复。
智能手机投诉居高不下
目前,3G手机已经成为集娱乐、通信、上网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互联网移动产品。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据了解,2010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中心共收到关于手机的消费投诉975起,而主要的投诉热点则集中于时下最流行的智能手机上。
据了解,在今年的“3·15”时期,手机深陷多重“投诉门”:诺基亚N8的“报废门”、苹果iPhone4的“天线门”与“联保门”、诺基亚C7的“死机门”、摩托罗拉的“听筒门”……诸多“质量缺陷门”事件让消费者苦恼不已。
据《“3·15”网上投诉综合分析报告》分析,手机通信类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有:通信收费不合理及乱收费;套餐业务混乱、宣传与实际不符;SP运营商违规操作擅自开通收费项目;服务协议存在“霸王条款”;手机质量差,如屏幕无显示、自动关机、音量不清、功能失效等。
2010年手机行业共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性投诉事件6宗,涉及6个品牌6款机型,分别是LG KT878(信号差、电池开裂)、联想乐phone(信号差、裂屏)、魅族M8(信号差、触屏故障)、诺基亚5800系列(花屏)、摩托罗拉MT710(操作系统慢、待机时间短、信号差)、索爱W20(排线故障)。
目前看来,智能手机投诉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一直居高不下。
据市消协人士分析,首先,由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尚不成熟,缺乏很好的安全保护和监管措施,这是让智能手机深陷各种投诉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当消费者遭遇手机质量问题时,部分商家常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不愿按照手机“三包”规定执行。手机出现故障问题后,经营者多要求消费者进行检测,人为地加大消费者的诉讼成本,还有的以“进液”、“磕碰”、“人为损坏”等理由,拒不承担售后服务义务。目前实行的“移动电话三包”规定已经滞后,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了经营者、维修者逃避责任的托词。
第三,手机病毒也是导致手机投诉的重要原因。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堪比“小电脑”,很多用户都将一些重要数据放在手机里,以便随时使用,但存在于智能手机里的安全隐患则不断威胁这些重要数据,从“给你米”到“僵尸”再到“红透透”,智能手机涉“毒”色变。
第四,各种山寨版的假冒伪劣产品纷纷涌现。山寨机利润率高,这使得不法商贩铤而走险,但在低价消费的同时,仿冒、伪劣手机的质量也可想而知。
厂商应严把质量关
没有高质量的3G手机,再好的功能对消费者来说也是没用。
市消协人士认为,商家通过商品赢利,必须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关注质量才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才能够经受住市场和时间的考验。如果手机终端在质量、服务等方面问题不能解决,将毫无疑问地影响用户体验3G功能。当务之急,商家应在手机的质量和服务上给予关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推诿责任。同时,运营商要加强对手机销售渠道的管控,比如运营商可多开一些直营或者加盟的手机店,既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又能提高消费者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另外,使用智能手机最好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重要数据一定要做好加密并留有备份,以免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同时,产业链上各方应尽快想出应对智能手机各种隐患的方法,并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