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未等来退市风险的妥善解决,中交地产先一步宣告“退房”。
1月21日晚间,中交地产连发三则公告,除了例行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外,还有《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以及更重磅的《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
相比与退市、退房,2024年的预计亏损,似乎也更能够被“接受”了。
截至1月22日收盘,中交地产报7.86元/股,跌9.97%,总市值为58.72亿元。
据悉,中交地产目前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租赁;通过本次交易,该公司将名下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负债置出。
交易完成后,中交地产将聚焦于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实现真正的轻装上阵。
地产难行
中交地产的“退房”选择,并不完全出人意料。
首先从2024年度业绩预告说起。中交地产预计,2024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53亿元,较2023年的亏损16.73亿元继续扩大;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亏损54亿元,较2023年的亏损17.19亿元同样扩大;基本每股收益为亏损7.33元/股,2023年为亏损2.41元/股。
中交地产预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由上年末的16.156亿元转为-3.7亿元。
尽管在目前房企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中,利润下滑、亏损仍是主流,但中交地产的处境却更为复杂。
对于预计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中交地产解释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因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交付排期不同,期内达到交付条件的项目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同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加速库存去化和资金回笼,公司调整销售策略,导致报告期内交付项目的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
其二,随着竣备的房地产项目增加,公司费用化利息增加,本期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其三,报告期内公司部分房地产项目存在减值迹象,公司按照会计准则对存货减值进行初步测试,基于谨慎性原则,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房地产项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上述三条,均不是中交地产能够靠自身力量显著改善的。回想中交地产在2019年制定下的宏伟目标——2023年销售额千亿之上,如今已是越走越远。
2022年,中交地产营收384.67亿元,同比增长164.52%;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减少85.6%。2023年,营收324.68亿元,同比下滑15.59%;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6.73亿元。
再到2024年中期,营收8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8%,归母净利润为-9.8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中交地产的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15.34亿。
截至公告披露日,中交地产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条第(二)项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交地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约320亿元,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6.41亿元,已明显资不抵债。
除了经营压力与债务负担,中交地产还深陷诉讼漩涡。
该公司1月16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截至当日,除已披露的诉讼外,中交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新增累计诉讼、仲裁案件金额人民币合计23897.01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4.79%。
此次披露涉及的诉讼、仲裁案件,中交地产表示正在协商和解或诉讼、仲裁过程中,因此其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除中交地产外,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地产集团”)下属中交置业、中房集团、中交海外及绿城中国存在房地产开发业务和资产。过往经历过多次重组合并,也留下诸多历史问题。
于2018年8月,为最大限度保障上市公司中交地产的利益、解决同业竞争,地产集团承诺,上市公司将作为其下属除绿城中国外唯一的国内房地产业务开发平台。
两个月后,地产集团补充承诺若干内容。其中提到,在地产集团完成旗下房地产业务整合前,将协调绿城中国和中交地产之间实现差异化经营。
“绿城中国主营高端物业产品形态,中交地产主营刚需性产品,双方在产品档次和目标客户群体方面保持明显差别。”
从中交地产及绿城中国如今的发展差异来看,这一分化操作,对于中交地产的今天并非完全没有影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控股股东也在尽力为中交地产“托底”。
在202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交地产发布公告称,于控股股东的156亿元借款余额,利率由7%下调至3.1%。在此之前,经控股股东同意,上述156亿元资金展期一年。
就最新动态来看,中交地产“退房”涉及重大资产出售,拟采用现金的支付方式,中交地产表示不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本次交易如能顺利完成,预计将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