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起,李宁用于回购的支出已经超3亿元,于股票交易市场上的反应却是平平。宣布香港买楼事项后,李宁随后也宣布了30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将在未来6个月内完成,这是李宁上市以来最大规模一次回购安排。
为了拯救被低估的股价,“私有化”或许也是办法之一。
3月12日,有市场消息称,李宁正考虑将其同名运动服装公司私有化。李宁考虑由一个财团收购李宁公司,TPG、PAG和高瓴资本等多家全球和地区性私募股权公司已或邀加入投资。
李宁认为,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价被低估,可能会较当前股价大幅溢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不过,私有化的讨论尚处于早期阶段,尚未敲定细节。
私有化阵营
一般而言,港股私有化退市主要由大股东以一定价格回购二级市场股票来进行,回购完成后宣布退市。
从出发点来看,无外乎股价低迷,流动性差、变现或再融资能力不足,公司内部重组三方面原因。私有化退市后,也可以等到市场环境更好,能够赢得更高估值时,再重新上市。也因此,会有港股公司私有化后,选择登陆A股市场。
于李宁而言,私有化之后,也能省去市值管理的相关工作,投入更多资源在其看中的“国际化市场”,或是其他利于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决策,而不再需要担心股价的忽上忽下。
此外,港股市场在过去几年的表现并不乐观。
曾有机构指出,如果2023年底恒生指数收盘低于19781.41点,这将是自1974年以来港股首次出现连续四年下跌的记录。
事实上,刚刚结束的2023年,由于受多项因素影响,大市在年内余下时间呈下跌趋势。伴随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恒生指数全年累跌2734点或13.82%,跑输全球主要股市之余,也证实连续第四年下跌。
恒生指数(恒指)及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国指)分别录得13.8%及14.0%跌幅,恒生科技指数(科指)下跌8.8%。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及恒生A股通300指数分别下跌6.0%及11.6%。
数据上来看,年内涨幅居前的公司,主要涉及教育、科技、能源和制造业等行业,而李宁、中国中免、美团、万科企业等公司的跌幅居前,主要为零售、房地产、生物科技和互联网等行业。
面对不振的二级市场,不少港股上市公司选择进行回购。
截至2023年12月23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年内港股市场有超过2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数量超过了85.24亿股,回购金额高达约1206亿港元,是前五年年度平均水平的3.9倍。
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规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也有部分企业选择了另一条路,将公司直接退市。
中泰国际在一份2020年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据香港联交所披露信息及公开媒体的数据统计,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发布私有化公告的港股上市企业分别有3家、10家及6家,港股私有化明显升温。通过总结2006年至今的部分私有化案例发现近年港股私有化主要集中在消费、香港房地产、能源等行业。
匹克体育于2016年11月成功退市,物美商业于2016年1月退市,新世界百货则因小股东否决未能成功。2023年,达利食品因股价低迷,丧失维持上市地位的优势,股权集资能力有限等原因选择退市,私有化价格为3.75港元/股,资金需求57亿港元。
在此次李宁私有化的相关传闻中,有消息人士称,李宁本人认为公司的市值被低估。私有化每股的收购价格将大幅度高于当前的股价。
若以3月12日的收盘价格22.1港元/股计算,李宁私有化的资金需求将超千亿。这可能也是TPG、PAG、高瓴资本等出现的原因。而上述几家的丰富的专业经验,也将有利于顺利推进李宁的私有化事项。
不过,据李宁公司最新回应,该公司称没有需要披露的内幕信息,也没有直接答复关于私有化的相关事宜。李宁私有化是否成行,还有待观察。
来源:观点网 潘玲宣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