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人寿背后的控股股东则是中国邮政。
观点新媒体了解,中邮人寿过去两年间都在资管层面进行集中布局,“提升投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也成为该公司2023年年度6大重点工作之一。资料也显示,中邮人寿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包括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但目前难以查询到具体的投资案例。
险资配置不动产项目,在今年也时常有发生。
比如5月底,中国太保披露出资1.72亿元投资位于上海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123、124、132街坊地块;平安人寿同时发布公告,提及对上海东方万国项目、上海弘源科创项目、北京弘源国际项目、北京弘源新时代项目的累计出资总额达53.07亿元。
中国平安管理层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公司的险资配置一端是大量的长久期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另一端是风险资产,包括权益类资产、不动产、非上市股权等。
这种配置需求反过来对于不动产收益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以北京中粮·置地广场为例,市场人士曾对观点新媒体提及,该项目性质是可租可售的城市更新资产,现在已基本达到价值顶端。
2022年及2023年1-4月,中粮·置地广场项目主体北京昆庭分别实现营收1.54亿元、5107.9万元,净利润1041.09万元、765.51万元,对应净利率6.78%、14.99%,反映在疫情结束后消费市场恢复所带来的正面拉动作用。
截至目前,大悦城年内已累计3次挂牌转让一线城市的项目。
今年1月上旬,该公司曾挂牌出售位于深圳宝安区9区11栋101-103及201-202共5套商业房地产,合计建筑面积2241.60平方米,挂牌底价6981.95万元。
在9月中旬召开的半年度业绩会上,大悦城管理层也就出售项目作出回应称,为了进一步实现盘活存量资产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当前市场有利于存量资产价值释放的契机,本着“收敛聚焦”的原则,故公司对市场价值较高且有条件尽快盘活变现的资产进行挂牌出售。
收敛聚焦
大悦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同时提及了近期购买上海资产一事。
9月5日,大悦城控股旗下大悦城地产底价收购上海耀耀禄建设全部股权及相关债权项目。其中,购买目标公司股份价格为11.96亿元,还需支付400万元的股东贷款,总计12亿元。
据悉,上海耀耀禄建设负责开发虹口区北外滩街道hk367-01地块,也称为“116街坊”,“耀耀禄”便是116的谐音发声。
大悦城通过本次收购,将落下于上海外滩板块的投资第二子。
大悦城管理层表示,上海外滩地块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毗邻上海的办公、商业区及老城区,位于上海充满活力的经济活动中心。该地块周围亦拥有完善的教育及医疗设施,土地供应及库存水平相对有限。“因此,预期该地块具有强大的开发潜力。”
其续称,未来公司投资布局仍将聚焦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围绕抗风险能力强、周转率高、盈利稳定、安全性强的城市和区域进行投资聚焦,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实现稳健扩张。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大悦城近年来持续提及投资聚焦的策略,体现在数据上,2021年、2022年获取项目总数分别为16个、8个,土地款总额分别为316亿元、96亿元。去年拿地也收缩至重庆、成都、南京、杭州、苏州、北京、西安等地。
今年上半年,大悦城仅新增2个项目,土地面积5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土地总额19亿元。
对此管理层坦承,在本轮市场调整中,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潜力和市场韧性,未来公司投资布局仍是这些城市及区域。
投资聚焦也被寄望于提振公司业绩,上半年大悦城营业收入143.11亿元,净利润5.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6%、49%,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受结算周期变动导致收入规模及毛利率均有所下降。
而在上半年,大悦城录得销售全口径签约金额256亿元,签约面积12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0%、上升16%,以价换量压力犹存;表现较好的主要是位于武汉、北京、苏州等地的商业及住宅项目,这进一步坚定了公司深耕一二线的决心。
除了土地市场投资,大悦城管理层还提及,近期政策的发布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下一步将抓住政策机遇期,加大存量资产盘活,提升项目收益率;把握城中村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轻资产、代建等方面机遇,大力提升运营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其中,外界已看到存量资产盘活所取得的成效,仅最新的上海、北京项目转让大悦城便套现近84亿元。
轻重并举层面,上半年该公司实现北京京西大悦城、无锡江南大悦城、广州黄埔大悦汇成功开业。期末在营项目32个(含轻资产和非标准化产品),包括20个大悦城购物中心(含轻资产)、1个大悦汇(轻资产);在建、筹备项目13个。按轻重区分,布局的重资产共计30个,轻资产15个。
最新出售的北京中粮·置地广场,考虑到中邮人寿运营商业地产经验有限,项目并不排除继续由大悦城提供管理输出的可能性。
来源:观点网 钟凯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