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预计,未来,客群结构将持续演变,专精特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驱动新经济群体重回增长通道。
4、高净值人群进一步年轻化,30~39岁年轻富豪增加7%
从年龄分布来看,中国高净值客群进一步年轻化。
“年轻一代”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高净值客群,该群体近年来增势较快,已然成为高净值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未来财富管理的生力军。
本次报告受访者中,40岁以下的群体占比达49%,相较2021年的42%上升了7个百分点。这7个百分点的增长主要为在30-39岁区间。
29岁以下的高净值人群占10%,与往年持平。
而年轻一代与40岁以上群体呈现显著差异:表现在高学历、多从事新经济行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且金融基础知识储备较好等。

03
逃离“价格血战”,
“精致餐饮”是一个增长的蓝海市场!
这两年大环境确实给餐饮人“重创”,“内卷”让餐饮人心力交瘁。
大众消费习惯的改变,让之前走规模化、拼翻台率的路子走得越来越艰辛,餐企们都在试图再开辟一条增长路径。
而针对高净值人群的精致餐饮,或者是餐饮新的蓝海市场。
1、比大众餐饮更“忠诚”,避开门对门的贴身肉搏
疫情后的大众餐饮竞争太惨烈了。
各个业态都在打价格战:
茶饮和咖啡最为激烈,集体进入了“9.9元时代”;
快餐行业行业也杀红了眼,中式快餐的南城香推出了“3元早餐自助”,人均35元+的西少爷放下身段,客单直接俯冲到20元;
更别提各种西式快餐的周一到周日的“穷鬼套餐”,消费者根本吃多吃不过来;
连老大哥海底捞都也搞起了168元的团购套餐……
大众餐饮进入到了“门对门”竞争的贴身肉搏战当中,苦不堪言。
而精致餐饮是相对是个增长性的蓝海市场。
一方面,有钱人越来越多,而且还越来越有钱。
上文已经说到了,未来两年,中国已经有316万资产上千万的人,并且将以11%的速度增加。
而且,此外,随着创富一代的年龄上升,二代继承人渐渐成熟,高净值人群也逐步年轻化。
高净值群体的增长和年轻化,都在给餐企释放一个信号,他们不仅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军,也是能够给餐厅带来增长的重要人群。
另一方面,高净值人们“消费力高”,还更忠诚。
不像大众餐饮,在绝对的低价面前,再忠实的信徒也会变心。
精致餐饮的消费群体价格敏感性不高,消费力很强,最能接受新鲜、个性、订制的特色服务,不吝啬为“值得”的菜品、服务花钱。
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忠诚度要高得多,因为他们更认品牌、认品质、认调性。
如今,这部分群体的市场还是相对空白,在大部分企业紧盯“大众消费”的时候,或许高净值人群消费市场是餐企的下一个掘金地。
2、比高端餐饮更“家常”,可以吃便餐、也能宴请,场景更有弹性
以前的高端餐饮,大多都认为是专门给“商务人群”开的,只有商务精英才去打卡消费。
平常老百姓谁会天天去吃这么贵的餐厅,而且大多数高端消费的餐厅都是西式为主。
但近两年我们发现,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崛起,很多拿着千万年薪的新企业家、或者金领人群,都会去品质更好、食材更高端的餐厅吃饭,不仅仅是“商务”需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都是倾向于米其林等高端餐厅。
甚至有很多高净值人群,把“高端餐厅消费”当成“家常便饭”“一日三餐”去吃。
一部分习惯可能来自于“富一代”家长,日常熏陶,耳濡目染,形成了“高端”餐饮消费的习惯。
而另一部分对于很多富二代高净值人群,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消费标准,就是锁定食材更好、环境更好、更具创意菜品的餐厅。
为此,很多高端餐饮品牌也开始横向发展,承接这些高净值人群的不同需求。
比如,新荣记旗下的荣小馆,在同一个餐厅里,能家人、朋友聚会吃个家常便餐,人均200元;也可以搞商务接待,吃到人均一两千。
可以上,也可以下,覆盖不同的消费场景。
而北京宴,则在今年开出了一系列新品牌,有潮上潮、鲁上鲁、湘上湘、浙湘楼、淮香国宴等,几乎是八大菜系,各开一家,人均消费都是在七八百往上。
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高净值人群的不同餐饮消费需求。
小结:
曾经没落的“高端餐饮”正在重新崛起。
不过,它们已不是之前的模样,告别土豪式、炫耀式的高端服务、或是餐厅富丽堂皇的装修环境来撑场面。
如今的高端餐饮,代表的是高品质和高标准的餐饮服务,它们以更加与众不同的产品、环境、文化、特色服务,吸引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们。
而对于年轻的“千万富豪”的关注,也许就是一个餐饮新的“开窗”机会。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