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冠疫情的到来给予国内餐饮业沉重一击,叠加国内餐饮市场上不断涌现新的品牌,分流消费者注意力,使得海底捞的经营效益每况愈下。
财报资料显示,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断崖式下滑至3.1亿元。次年,海底捞增收不增利,业绩陷入亏损,2021年海底捞营收为411.12亿元,同比增长43.7%,净亏损却达到41.61亿元。
40多亿的亏损,几乎相当于海底捞上市以来的盈利总额。2021年,海底捞的亏损主要源于疫情下海底捞经营成本的走高,原材料及易耗品和员工这两项成本营收占比将近8成。此外,大规模的关店动作之下,海底捞进行了约37亿元的损失计提。
2021年11月,海底捞承认错判疫情,扩张太快。在近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坦承,在疫情几年的决策上他屡次踩偏,坚持得不够好。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海底捞分别新开门店308家、544家、421家,特别是在疫情发生的第一年,海底捞新开业门店创新高。但与之相对的是,海底捞翻台率的下跌,从2019年的4.8次/天大幅下滑至2020年的3.5次/天,2021年进一步跌至3.0次/天。

为了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盈利能力,海底捞2年前推出“啄木鸟计划”,决定逐步关停约300家经营未及预期的门店,放缓扩张进程。张勇在股东大会上预计,今年10月,海底捞的管理可以恢复到疫情前。
从数据上可以进一步看出海底捞的谨慎。2022年,海底捞仅新开了门店24家,创下最近五年的历史新低。
随着疫情封控的结束,“啄木鸟计划”的效果逐步显现。2022年,海底捞业绩得到修复。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海底捞营收为347.41亿元,虽然同比下跌了约15%,但是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为13.73亿元。
来源:新浪财经 徐苑蕾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