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我们最近的是去年底,阿里巴巴迎来了首位80后CTO吴泽明,在这次调整中,张勇已经给未来的组织大变革埋下伏笔:构建“敏捷组织”。
回顾这四位首席技术官的任免信息和阿里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此次技术中台的大调整,实际上还是遵从着阿里一直以来的行动习惯:
用先进生产关系,带动先进生产力。
在电商行业竞争对手增多、竞争环境逐渐复杂、竞争赛道多元化的今天,阿里正在找回当初创业团队的活力和战斗力。
技术中台作为阿里一直以来的重要支撑,也必须融入到各项业务集团中去,与复杂多变的前段场景融合,真正提升效率。
伴随着阿里对中台战略的拆解,新的竞争阶段,新的组织架构形态也越来越清晰。
互联网公司不再需要CTO
在阿里取消集团CTO的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几大巨头几乎都渐渐取消了CTO这个职位。
张志东是腾讯创业“五虎”之一,一直负责腾讯技术体系长达16年。2014年,时年仅 43 岁的张志东从 CTO 位置上退休。
此后腾讯就一直没有CTO,此后,取而代之的是技术委员会。
京东也没有了CTO这个职位。
在2017年2月的京东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喊出了历史最强音:未来12年我们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在京东最后一任CTO张晨离职后,京东没有再设立CTO的职位,而是新设置一个集团技术委员会,周伯文成为技术委员会负责人。2021年年底,京东技术“掌门人”周伯文离职。
综合来看,这几个巨头都相继取消了CTO的职位,表面原因看似各不相同,实际上统管技术方向的CTO岗位的消失,是有共同因素存在的。
CTO一职,其实是更适合传统企业的一个职位。因为对传统企业来说,不管是说到数字化,还是谈论技术路线,都是一个可以确定的方向,是适用于有CTO的场景。
目前互联网公司处于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的阶段,是很难用一个CTO,一个高管来解决这个问题。
典型的案例是最近爆火的AI大模型技术,这项技术的诞生,几乎向所有人敞开了AI的大门。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更应该做的是开放互联,将技术与各项业务、各个场景中的千行百业连接起来,共同创造技术的实际场景落地。
他们不应该被庞大的技术中台,限制多元化场景下,技术的各项创新与发展。
尤其在当前电商互联网正处于多元化竞争的当下,业务驱动、场景驱动技术应用成为行业主流。
技术更靠近前端,更靠近业务,成为了新的趋势。
拆分技术中台,取消集团CTO,可以避免了公司对于业务驱动还是技术驱动的争论,更高效的投入到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上来。
综合来看,此次阿里取消CTO,调整技术中台组织结构,实际上是和集团的改革战略保持一致。
阿里巴巴正在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带动运营效率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庞大的技术中台,开始逐渐与多元化的前端业务相融合。
CTO这个岗位的消失,实际上是时代的选择。
来源:电商报Pro 老电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