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店筹备期,我们都会从公司内部选拔精英团队,优中选优,确定人员后在长沙集中培训,让大家业务更熟练、配合更默契、团队更凝聚。事实也证明,这些“前期铺垫”是值得的,从开业到现在,北京门店持续霸榜北京湘菜热门榜第一名。这些也是给团队信心的一个方面。
这一年北京遭遇疫情的“伤害”不少,而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骨干员工有所担当。
这波“阳康”后,我觉得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越来越喜欢“现炒”。未来,家里不方便做的特色菜,更容易被顾客“惦记”。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打磨产品,预计2月份要推出新品,围绕“辣”进行产品深耕。
相对全国同行们说一句:现在局势很明朗,明年一定是向好的,因为顾客会走出来。至少从北京来看,顾客已经走出来了。
对于以堂食为主的餐馆,2023年很可能会回归到2019年的生意状态。所以要坚持住,坚持冲过去最难的几个月。大家都躺平、都休息了,那么对于还想做餐饮的同行来说,更要在此刻“磨刀”。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抓产品,抓供应链,抓团队、抓培训的时机。
在2020年的时候,费大厨的目标是“3年100家”,如今2年过去,已经破局了70家店,接下来的新一年,伴随着局势的开放,百店目标,仍然要继续。
03
街边儿牛肉串
北京2家店,营收恢复至淡季周末的80%
受访者:创始人 付爱琪
作为一个极具社交属性的品类,我们的生意转折点,大致从10月1日就开始了。
以往,几乎每天都在等位,然而十一之后,封控反反复复,基本只能依靠外卖,生意面临巨大挑战。12月初,面对陆续“阳了”的员工,我们储备了不少抗原、药品,并专门腾空了一个宿舍,让阳的员工入住。从经营的角度来说,“阳”和“阳康”都有一个周转过程,一方面尽量延后感染时间,另一方面尽可能确保门店“有人在岗”。
12月19日,北京取消查验48小时核酸,第二天便有了明显的客流回升,沉淀3天后,紧接而来的周末,客流量“飙升”,排队时间在1-1.5小时,基本恢复到淡季周末的80%。
当时,门店员工已经有40%放假了,食材的备货量也不足。可以说,一切来得很突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紧急做了调整:首先是缩减营业时间,停止午餐,集中员工力量做好晚餐高峰和夜宵;其次是全员到一线支援,包括我这个老板。
“驻店工作”的这些天,我离顾客更近了,我也试图去观察他们。我发现,酒类的销量总体增长不少。虽然不少专家建议“阳康后少饮酒”,但年轻人似乎不太受影响,反而是放开之后,相聚不易,更希望享受“欢乐聚餐”的过程。
在我看来,北京餐厅的复苏虽然领跑全国,但也不是普遍现象。复苏与否、复苏快慢,和品牌影响力有直接的关系:头部、中部餐饮复苏较快,小规模的街边店、夫妻店复苏情况不太理想;有一定品牌势能、有群众基础的餐饮也相对复苏较快。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条街道都是火锅店,有的排队火爆,有的无人问津。
说到复工,我觉得“打铁还需自身硬”。平时注意私域流量的沉淀和积累,格外重要。我们虽然只有2家店,但粉丝群有十几个,做分层,并定向做些推广、试吃活动,时常让品牌有所曝光。在北京爬坡阶段,甚至还定向为老粉赠送“黄桃罐头”(店内原本也有这道甜品)。
此外,忙时做生意,闲时攒势能。前几个月,但凡遇到疫情停摆、门店艰难,团队立刻转向直播间,做线上,做“鲜串到家”,把烤串场景搬到手机上。我们的线上直播间,从2020年3月疫情初发的时候就做起来了,没请专业团队,几乎没花推广费,积累到现在也有上万单,且客单价并不低。
我觉得顾客越是宅在家里,越需要给他们“种草”,想办法跟消费者建立更多的连接,打磨产品的吸引力,让品牌“入驻”顾客心智。做餐饮,不要轻易躺平。
回顾这几个月。不管是封控还是放开,很多工作要提前去铺垫。对于煎熬中的餐饮老板来说,乐观和信心非常重要——疫情不可怕,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最可怕的。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确定性”随着放开在变小。复苏一定会来,只是时间的问题。不管你在哪座城市,都希望你能争取到“第一波”苏醒的顾客。
写在最后
开放是突然的,复苏是缓慢的。但有信心,就能跨越山海。
对于所有同行来说,3年不易都已坚挺过来。此刻,尚能“留得青山在”的老板,已属不易,已算胜利,请给自己再多些耐心。
无论怎样,新年已至,春天将来。我们和你一起穿越“黑障区”,见证复苏大势!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