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流量铺”走了以后,商场的空置率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供选择的范围缩小了,商场的吸引力也小了。对小品牌来说,他们花钱买的稳定流量场没了,客流量下降,他们的日常经营将会更加困难。
一些商场或因空置率焦虑降低入驻品牌标准,吸引大量非知名且低价值品牌出场。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并没有扩大,新增品牌不能自带流量,餐饮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起来。
有人“关门”
有人“猛冲”
商场餐饮本来就不好做,有句话说“商场里的餐饮店,1/3盈利,1/3保本,1/3亏损”,疫情下,部分属于前两类的品牌可能要向后转1至2个位置,或艰难保本,或辛酸亏损。
但随一批品牌收缩门店,不少“旺铺”罕见地被腾了出来。一些品牌抓紧机遇、逆势开启全国扩张之路。
近期,费大厨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出品牌北京首店,珮姐老火锅在北京朝阳合生汇拉起围挡,蜜雪冰城旗下的咖啡品牌幸运咖开到北京,去年年底获得亿元融资的肥汁米兰从上海开到了北京……
商场餐饮正在经历新一轮洗牌。有能力有资源的品牌在变动期中大胆出招,希望能借此机会拓店快速提升品牌势能。因为不稳定的时期,正是飞跃最好的时期。
疫情下,商场餐饮较街边餐饮而言,总体营业时长较短,这对以堂食为收入支柱的餐饮影响很大。从事实来看,定位于“社区餐饮”的品牌的确在疫情中更容易“活”得好些,也有很多头部品牌表示:未来将走“社区餐饮”路线。
这很打击“商场餐饮”的信心。
但是,商场餐饮也有自己的优势。商场餐饮更方便提高客单价,更容易“走红”,有了成熟的模型更容易复制。
消费者在商场消费时,更容易接受溢价,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超前消费,能创造更大的可能,商场门店构造的相似性也便利品牌复制门店。
商场竞争大、机会多,非常考验品牌提高自身价值的能力。餐饮品牌如能找到好的品牌群,在流量场中适应,给消费者传递出高价值感,则能获得巨大的品牌形象提升,进阶为当地的“独角兽”,快速发展。同时通过社区门店获得多种营收方式,分摊经营风险,从而均衡发展。
但如果没有在这个场里获得自己的流量,“流量铺”走后,就非常需要动脑筋了。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陈黎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