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类型:“大店”vs“小店”
现磨咖啡不同类型门店的主要特征及经营性指标对比
“大店”:通常指门店面积在100-150平方米左右,支持线下收银,具备一定数量的客座区,可供消费者堂食。
“小店”:通常指门店面积在40-50平方米左右(快餐店、便利店以及街边店的“咖啡柜台”约为5-10平米),基本无客座区,一般只支持线上点单,即自提或外卖。
现磨咖啡不同类型门店的运营流程对比
对于不同的现磨咖啡品牌,基于其不同的品牌定位搭建相应的门店模型。对于不同类型的门店,其市场策略、运营模式等均存在典型差异和错位竞争,具体包括门店选址、目标客群、点单方式等。
点单渠道:官方vs第三方
现磨咖啡不同线上点单渠道对比
针对现磨咖啡提供的不同外卖点单方式,对于品牌方而言,从最底层的IT技术支持,到中间的配送及履约,再到品牌方对自前端至后端的全流程运营及把控,基于不同的下单渠道,例如:APP、小程序及第三方外卖平台,各环节对应的行为主体不同,不同主体的相应行为也存在突出差异。
营销策略:一站曝光式vs深度绑定式
现磨咖啡品牌官方代言策略对比
通过两种代言方式的多维对比发现,品牌与代言人深度绑定的代言策略能够精准定位代言人画像,挖掘与品牌定位契合度最高、匹配力最强的新生代力量。押注潜质偶像在未来特定时点/事件下将带来爆发式热度,从而使其人气呈指数级增长,进而为品牌带来爆发式增长的溢价空间。
品牌声量:外资vs本土
现磨咖啡不同品牌声量对比
通过对比现磨咖啡不同典型玩家的微博粉丝数量和产品价格可知,现磨外资咖啡品牌的品牌声量总体高于本土品牌。消费者对现磨咖啡的购买决策并非只受价格因素影响,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除了基于品牌故事或品牌概念,更多还基于品牌围绕产品本身打造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某些品牌能够通过低价策略成功打入下沉市场,也并非只是依赖价格优势,更多还依靠基于供应链能力和数字化水平构建的性价比优势。
中国现磨咖啡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现磨咖啡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76亿元,相较上一年增速为38.9%,预计到2024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00亿元。得益于供应端和需求端的双向驱动,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目前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及门店数量
不同省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及连锁咖啡店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约有2.3万家连锁咖啡店,其中广东省的连锁咖啡店数量在全国所有省份中位列第一。广东也是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最多的省份,2022年,共计196个现磨咖啡连锁品牌选择在广东开设门店,其中既包括全国连锁品牌,也包括众多地方连锁品牌。现磨咖啡连锁品牌及连锁咖啡店多位于中国南方省份城市,北方及中西部省份城市目前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
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及门店数量
不同线级城市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及连锁咖啡店数量
中国约70%的连锁咖啡店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2022年,我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中连锁咖啡店的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4.8%和33.8%,其中,上海是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最多的城市,其次分别是北京、深圳和广州,仅上海一座城市的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就占到广东全省的一半以上。
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及门店数量
不同区域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及连锁咖啡店数量
华东地区是中国现磨咖啡连锁品牌数量最多的地区,2022年,共计536个现磨咖啡连锁品牌选择在华东地区开设门店,华东地区也是中国连锁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地区,全国将近一半的连锁咖啡店都设在华东地区,尤其以上海、江苏、浙江为连锁咖啡店的主要集中地。
全产业链深度布局
构建咖啡全产业链动态闭环
基于对存量(已转化)和增量(未转化)用户进行包括消费动机、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行为等在内的消费洞察,可对咖啡产业链上下游亟待动态调整的关键环节以及全产业链亟需创新迭代的趋势方向提供价值参考,从而使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能够同时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释放。深入到产业链上游,一方面可以压降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原料供应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线级城市进行基于城市特征及消费人群的智能选址规划,可以实现门店运营的“成本-收益”最大化。
高线城市与周边点位形成系统联动
扩大门店辐射范围,精准覆盖潜在人群
对于重点覆盖高线城市的现磨咖啡品牌及门店,可充分挖掘其周边的潜在空间,与卫星城市及周边景区形成系统联动及动态响应,从而进一步覆盖与高线城市具备相似消费需求特征但仍未被满足的消费群体。卫星城市及周边景区可提前向主城区门店提出订货或调货申请,与主城区门店订货需求汇总后再由主城区门店统一向区域核心仓发出订货申请,从而减少订货次数、降低运力成本。
来源:艾瑞咨询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