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商场的餐饮店越开越多,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27个主要城市下半年拟开业商业项目,数量超280个,体量超2400万平方米,这个已经接近了2021年下半年实际开业量。
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正不断被稀释。
有大数据显示,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全国商场日均客流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二季度1.7万人的峰值降至2022年一季度1.36万人。
此外,品牌的同质化现象也让消费者失去了探访的兴趣,千篇一律的品牌分布,让购物中心千人一面。
虽然有减租、降租等政策,但仍有不少餐饮品牌毅然离开,特别是刚需型餐饮,社区餐饮的租金成本更低,更稳定,更利于品牌长期的发展。
03
社区餐饮方法论:
不光全时段,更要好产品
今年4月份,内参君曾采访过南城香和紫光园,两个功底扎实的社区餐饮品牌,总结了社区餐饮的一些基本方法论:社区型餐饮的时代回来了!
放大“档口”优势,要“看得见、进得来、买得起、经常买”,做成第二增长曲线。
选址、产品、设计都围绕着“全时段”展开。
社区餐饮是“回头客生意”,对菜品口味的要求比较高,口味好,复购高,口碑好,才能正向循环。
组织力上,采用了“员工合伙人制度”,利益捆绑,让员工把门店当作自己的店,想尽办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品牌力的打造,拥有品牌溢价能力,在选址上更有竞争力。
此外,内参君也在这次加速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方法论。
一是社区餐饮要做好客群的情感联系。
与购物中心流动的客群相比,社区餐饮的客群固定一些,都是来自周边小区,因此情感联系非常重要。
在上海上半年疫情期间,内参君所在的小区被封,小区旁边的一家小吃店通过微信群,接龙订单,为小区“输送”包子、面条等主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这种联系在疫情后仍未切段,仍有不少“小区忠粉”,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支持小店的生意。
“五味小面”投资方之一的亚洲吃面公司董事长胡传建曾提到,社区商业必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从“卖货”到“接人”,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成为社区的好邻居,这一看似朴实的宏大愿景正好是我对小餐饮的理解。
好产品、高性价比,形成的好口碑能带来更高的复购率。更强的情感联系,不仅能让好口碑持续发酵下去,还能提高品牌被选择的概率。
二是依旧要重视供应链的打造。
拿到天使轮融资的牛爽爽,创始人张爽也是一家主营火锅烧烤食材连锁超市品牌的创始人,有着比较多的火锅食材上游资源,能够有效控制食材成本。
供应链较强的把控能力,关系到产品品质与性价比,还与品牌后续的扩张息息相关。
看看社区餐饮的老前辈们,紫光园、南城香、袁记云饺都在供应链端加码,自建工厂。社区餐饮中的小档口,看似生产力无限,实则需要强大的供应链支撑。
加速中的社区餐饮正打开着中国餐饮的想象力。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利用消费场景,把堂食、外卖、到家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坪效与人效,成了餐饮人新的课题。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蔡大柒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区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