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辣粉卖出66W+份、小黄鱼卖出47W+份
无论是哪种考虑,最终绕不开盈利这件事来。通常情况下,粉丝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做直播,增加IP能见度,吸引更多粉丝,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接下来实现商业变现,卖课、卖产品或吸引加盟。
从某个维度来看,目前餐饮人做IP,成功变现的案例还较少。
格力“董小姐”是个成功典范,但并不适用于所有餐饮
采访中,不少老板提到了格力的董明珠,并认为这是值得对标的榜样。
但董小姐的成功,和格力的产品基因、以及她的自身性格有很大关联。并非每位餐饮人都可复制。
首先说产品。铭宇品牌咨询创始人窦铭淇认为,餐饮是一门高频且高复购,但相对来说客单价偏低的生意,核心还是线下的体验,这和科技类产品的“高客单低频次消费”截然不同。科技类产品决策成本相对较高,像乔布斯的苹果、董小姐的格力、雷军的小米、罗永浩的锤子,通过个人IP属性把人物精神灌输到产品中去,形成广告效应。而餐饮受行业所限,用户的粘性和忠实度并不高。所以除了麦肯以外,一直没有形成广告效应。因此把产品弄得实惠好吃诱人,性价比更高,体验感更好,成本控制更合理,这才是核心。
在他看来,现在做直播和自媒体翻车的风险是很大的,老板尽量不要自己出面来做IP,不要把品牌影响力押注在一个人物的人设身上。
“特殊时期,大家都难,餐饮人更多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内部调整上,修炼内功上,更好的提升体验感和升本管控,而不是高调出行,再大的IP,只要品牌落地的效果不好,反而会加速自己倒闭的脚步,明星餐饮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这都会分散老板的精力,势必要拿出时间来搞原本不需要参与的事情。”窦铭淇说。
其次是看老板个人。永定门电烤串王煜认为,想要打造老板的个人IP,需要“榴莲型老板”,需要个性鲜明的形象。董明珠就恰恰是这样,“喜欢她的人非常膜拜,而不喜欢她的也大有人在。这就有话题、有争议了,流量自然而来。”
在王煜看来,IP是需要多维塑造的。格力的成功,是董明珠把自己的价值观、态度和品牌做了结合,她的强势、雷厉风行、我行我素,都吸引了大量粉丝。而现实中呢,大家都是“圆滑处事”为先,很少有这样极致的“榴莲型老板”。
再来说说规模和品类。餐饮品牌受到地域限制,大多数品牌没有能覆盖全国这么大的势能。而且这个势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如果不够“大”,那么从“小”做起行得通吗?
大龙燚创始人柳鸷认为,社区门店有精准客户,再加上老板如果有个人IP、且自带流量的小型业态(比如特色火锅),很适合在这个板块做深耕。“越小的餐饮越应该做老板个人IP,至于是什么人设,要根据老板做这个的目的来定。”柳鸷坦言。
事实证明,餐饮人想要做好IP,不是容易事。洪明基60多万粉丝,变现之路并不明朗;李剑自嘲:玩抖音一个月,涨粉比挣钱难多了;大龙燚柳鸷在朋友圈发文求助“老司机”,并配文“流量漂浮不定,没搞懂。”
明星干不好餐饮,餐饮老板能当好“明星”吗?
一个有趣的话题是:明星干不好餐饮,近半年来逐步“退”潮,然而餐饮人却纷纷开启IP之路,逐渐向“明星化”前行。
反向思考,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
明星有自己的强势流量,产品方面也不缺重磅的顾问和厨师团队,但是依然容易“暴雷”,这背后的原因在于:餐饮是产品+流量+运营三合一的事情,明星并不参与品牌实际的运营,容易在这方面“掉链子”,尤其是加盟连锁的品牌。
而对于餐饮人而言,手握产品和运营经验,如果能把流量“搞上去”,未来的变现机会可能会是线下经营的N倍。
那餐饮人能当好“明星”吗?
王煜认为,核心在于“目标是否明确”。如果是想要吸引招商,那就晒满客、晒单子;如果希望打造品牌的人格化,那就呈现温暖、有趣的品牌风格,比如老人来吃饭、小朋友来吃饭,提供怎样的服务;如果是品牌传播角度,那就找目标品牌做联名,做线上曝光的活动。
他在两年前涉足个人IP时,选择了视频号,在他看来,视频号偏重信誉层面,基于朋友圈,便于做内容生产。在这里用自己的风格讲商业,讲有意思的话题,积累了不少资源;而抖音更适合产品种草,面向更广泛的C端,因此今年永定门电烤串选择在抖音做货品销售,他则“退居幕后”当教练,让团队小伙伴露面,不仅私域半年积攒了五六万人,小龙虾更是卖得很爆。
李剑则认为,餐企老板要想清楚自己的商业闭环,形成一个自利和利他的闭环,无论扮演怎样的角色,都能有深度且最大程度地对潜在客户完成利益输送。想清楚这一点,对客群的针对性才精准。
小结
以往,低调的餐饮老板更喜欢停在幕后,赋能内部团队。
而现在,大佬们纷纷放下身段亲自露脸做IP,“明星化”路径渐成趋势。
虽然当前真正“跑出来”的成功案例并不算多,这种模式是否能形成正向闭环也有待观察。但不管怎样,餐饮人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可嘉。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