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餐企一拥而上,预制菜迎来“风口”?

  2、“预制菜”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干不过”外卖

  预制菜的出圈,离不了年轻人的热捧。

  目前,“预制菜”C端用户中超过八成用户年龄位于22-40岁。

  但要想抢占家庭餐桌,只是讨好年轻人,这可能并不是个好生意,且不说螺蛳粉等方便类型的解馋产品,抢占了他们的一部分胃。

  外卖,更是预制菜最大的竞争对手。

  预制菜对顾客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方便,但这也是外卖的价值,甚至外卖比预制菜还要方便,还不用洗碗。

  此前,大家一度将中国的预制菜市场对标日本,表示目前日本的预制菜渗透率已经超过60%,但将这个数据简单粗暴移到中国市场是有失偏颇的。

  因为中国现在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8000亿,而这个数据还在增长中,未来外卖的渗透率会越来越高。同时外卖也在进化,未来产品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外卖这种30分钟就能送到的“成品菜”面前,预制菜作为“半成品菜”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3、“尝鲜性”产品,消费频次低,难“霸占”家庭餐桌

  要抢占家庭餐桌场景,“讨好”主流消费群体——家庭主妇,“产品日常”才是关键要点。

  刚需高频的主食类产品还是有一定市场的,但是一些尝鲜型的预制菜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市场潜力了。

  一来,价格是门槛,还没进入到日常的家庭消费中。

  还有很多餐厅都把自己餐厅特色菜做成预制菜去卖,价格和堂食差不多,“贵”是很多消费者诟病的。

  顾客买也只是当成尝鲜的特色产品,并没有进入日常消费,那购买频次不会太高,只能作为餐厅补充而已,市场想象空间可想而知。

  二来,在消费习惯上,顾客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是不高。

  一说起预制菜,很多人还是会表示“不健康”“不营养”“隔夜菜”等等,担心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

  4、市场不集中,渠道铺设是个大难题

  市场不成熟、需求量比较小,这让渠道铺设成为了摆在餐企面前最大的坑。

  知名餐饮专家孙旭分析道:“餐饮企业做预制菜跨着行,当中的高难度你进去了以后就知道了。

  第一个坑是加工和储运,餐饮企业是中央厨房,自给自足,一旦脱离自有渠道,麻烦事可就全来了,人家做零售进商超可是社会化的食品工厂,二者打法完全两回事。

  二是脱离自有渠道做线上哪那么容易啊,进超市对于餐饮企业讲,更是一个无厘头、无底洞。”

  不仅商超不好进,海底捞曾经也做过自动贩卖机,在社区里贩卖系列方便菜肴,也不温不火,过一段时间后,卖起了水果酸奶等零售产品。

  预制菜一旦销量起不了,生存空间易受产业链上下游双向压制,更没有利润空间。

  切莫把预制菜当“救命稻草”,

  夯实产品力和品牌力才是根本!

  预制菜是大势所趋,可以成为餐企的增收点,这一点毋庸置疑。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们发现有的餐企在疫情影响下,客流下滑,急于寻找出路。

  这时候,刚好电商渠道的崛起把预制菜推向了繁荣,门槛降低,一片红火,引得不少餐饮老板把预制菜当成了救命稻草,舍去主业,倾全力去做预制菜,博一下,这反而本末倒置了。

  因为做好预制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喊几句口号,搞几个互联网产品,整几个直播带货就可以的,它需要产品力、品牌力和终端铺设协同作战。

  比如紫光园首次直播就创造了480万的销售额,但它背后藏着它40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的深耕:首先,它扎根北京社区餐饮40年,用“档口+”模式,档口聚焦卖手撕鸡,一天卖300只;接着,等品牌力成熟之后,在商超开设档口;然后,通过私域流量的搭建,直播卖货日入百万。

  餐企零售产品的销量是和品牌力直接挂钩的,不然你的“快手菜”怎么卖得过那些性价比更高、受众更广的食品巨头。

  因此,做预制菜切莫舍本求末,餐企只有自己把品牌力和产品力夯实了,才能在预制菜市场分得一杯羹。

  来源:职业餐饮网 程三月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预制菜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