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的模式是通过手机端选择茶室,预定包厢,选择预定时间,到店后扫描使用包厢,茶叶和茶点可以到贩货机自行购买。
据6茶共享茶室的创始人吴翔介绍,共享茶室的模式,源自2017年的共享经济。
最初客源是驻扎在外地的商务人士,有着弹性的工作时间和大量商务会议的需求。
这几年有了社交客群的加入,茶室成了聊天、游戏为主的社交场,消费场景越来越多元了。
客群的年龄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跨度比较大,月收入在5000元~5万元间,区间也是比较大。
背后原因还是共享茶室的分布区域较广,既能扎根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又能下沉到四五线小城,在小县城也有出色表现。
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共享茶室也有不同的特征:
越往下沉市场,表现越稳定。
如福建漳浦,漳州市南部的一个沿海县城,茶室的纯利空间比较小,但成本会非常低,无论是房租还是推广费用都会少很多,稳定性极高。
在小县城,商务会议的需求比较少,更多的场景集中在朋友之间的聚会,喝茶闲聊,这部分需求比较旺盛。
在大城市,虽然成本高一些,但利润高一些。
成本方面,共享茶室成本相对简单,最大的支出是房租,还有装修、停车、水电、物业、耗材等费用。
此外,每个门店还会配一个营业员,人力成本少很多。运营阶段,还有一些常规的推广费用。
这种成本结构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一方面是较好的抗风险能力,除了房租和少量员工的工资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损耗了,另一方面,私密性较高的共享茶室也符合无接触经济的要求。
凭借着透明的收费、无人打扰的私密体验,共享茶室能够快速扩张,但吴翔也提醒了几个要避的坑:
1、选址:茶室选址与餐饮选址大不同。
选择写字楼时,不是所有的商务写字楼都适合,例如城市CBD的高端写字楼,很多管理层的办公面积是足够的,没有对外社交的需求。
如果选在SOHO写字楼,要看企业类型,如果是技术开发的企业居多,就不是很适合,如果保险、金融等需要销售推动的企业聚集,那就相对合适。
2、装修:根据当地特性,在包厢数量与面积间做好平衡。
作为运营者,自然希望包厢越多越好,这样坪效更高。消费者更希望包厢越大越好,相同价格下能有更好的体验。
运营者需要根据城市特性,来做好平衡,如上海,包厢多是6~8个平方的4人桌,在漳浦这种小县城,则需要能容纳较多人聚会的包厢。
3、推广模式也要因地制宜。例如小县城,要做好社群的传播,在写字楼,推广方案要跟物业做结合,总之要根据辐射的人群有针对性地找到推广路径。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4年起,茶馆就进入了成长期,国内茶馆注册公司出现明显增长。在2020年以后,新增“茶馆”公司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年增1.7万家以上
除了这两个运营思路完全不同的两派茶馆外,还有像隐溪茶馆一样的精品茶馆,提供着私密的空间、精致的茶点,工作日吸引着大量商务客源,周末则是休闲聚会的年轻人。
场景价值和社交价值再次被挖掘。但不管哪一派,茶馆或茶室的本质仍是空间,而非茶。
流派虽不同,但茶馆运营者们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各地不同的茶文化、高昂的租金成本,还有较低的包厢使用率。
这些都是茶馆品牌想要规模化运营必然要解决的。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蔡大柒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茶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