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快出的状态下,红利期并不持久。
从企业存活时间数据来看,国内主题餐厅相关企业存活5-10年的比重最大,占比31.3%;存活3-5年的占比26.46%。
但其中,存活时间在1年以内的比例达到了25.82%,而存活10年以上的比例却仅为1.61%。
当浪潮褪去,海岸凄惨一片。
猎奇餐厅为什么开不下去?
在这些“跑题”的主题餐厅背后,内参君梳理了其难以持续经营最主要的几个痛点:
一,成本高。
娱乐属性更强的猎奇餐厅,重点几乎全部落在体验,而非吃。
这也就意味着,从餐厅的内外部装修,到服务、用餐等环节都需要更为精细化的设计。无论是直接造景一个迷你世界,还是做系列门店,投资成本都非常高昂。
而与之随行的投资回报率却几乎很难维持在正常状态。
尽管投资回报与时间存在一定关联,但对于猎奇餐厅而言,把大量精力用在网红营销,而非深耕产品上,浮于表面的一时兴起没有配备上合理的后续工作,当品质排序被抛之脑后,失败时间的长短也仅仅在毫厘之间。
二,复购低。
正常来说,当消费者决定踏入一家餐厅时,无外乎解决两类需求:其一基础温饱需求;其二社交属性需求。
两种需求时而交杂,时而某一种占领主导权,但无一例外,能够长久稳定经营的餐饮品牌,皆为同时满足两种需求。
而对于猎奇餐厅而言,消费者抱着“玩乐”的心态踏入,社交属性远远大于基础温饱。当非刚需属性占领主导地位,“餐厅”就成了“景点”。
一家餐厅有特色、菜品好吃、服务体验好,甚至距离近、交通方便等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复购的原因。
一个网红景点虽然短期红利大,跟风者多,社交认同感强,在消费者尚且不甚知情、好奇心旺盛的阶段,的确能够火爆一时。
但流量过后,从为“未知”买单,到为“已知”付钱的心态转变下,再用不低的单价打卡一次已经过时的景点,显然并不划算。
在消费者的视角中,已经知道谜底的剧本杀案件味同爵蜡,清楚明了惊吓点的恐怖鬼屋索然无味。
三,“伪创新”。
一家餐厅在满足“猎奇”需求与满足“好奇”需求上,其本质全然不同。
清一色的大众用餐环境中,偶尔冒头几个创新“特色主题餐厅”并非坏事。
诸如将KTV与餐饮结合的大龙燚、凑凑;肯德基在各地推出的多种主题餐厅;轻松熊、熊本熊、哆啦A梦、海绵宝宝等大热IP联合主题餐厅。
这些各有特色的创意主题餐厅,其背后核心离不开企业对于自身品牌认知的深刻理解,因而也会更加“珍惜羽毛”。无论在就餐环境还是菜品质量上都依然保有上乘水准。
而猎奇餐厅靠吸人眼球的创意经营,无疑是主题餐厅中“跑题”的伪创新。
结语
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在互联网时代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一家餐厅被冠上“网红”的名号后,似乎就多了几分贬义的性质。
但网红餐厅却并不完全等于只要流量不要品质。诸如知名网红餐厅“春丽吃饭公司”、tomacado花厨、铃木食堂等等,在维持住较长生命周期的同时,还能将品牌理念不断扩展至其他城市或地区。
餐厅餐厅,“餐”才是本体。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深耕产品,钻研消费者需求,将网红化为品牌特性之一。流量固然让人眼红,但餐饮行业的肩上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
而猎奇餐厅背后则是纯粹的功利性追逐。
对于这类“吸人眼球”的猎奇餐厅来说,如何把握创意主题的边界?如何长久地留住顾客,持续维持复购率?如何在流量红利褪去后回归本心?
显然,路还很长。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张心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