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国平认为,2011年公司将战略重心从产品转向渠道,导致产品力下降,才是思莱德失败的种子。
他表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服装行业经历了从线下转向线上、由百货向购物中心转移等渠道的变革,思莱德同样没能抓住机会。
此外,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使得思莱德曾经的消费群体向轻奢品牌迁移,年轻群体又被新国潮所吸引,定位上的尴尬成为压垮思莱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目前思莱德保留了线上的天猫旗舰店,或许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2019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又在去年重新回到中国。
有意思的是,这次Forever 21的登陆地不再选择高成本的线下商业中心,而是通过唯品会和拼多多两个电商平台,重新建立与中国消费者的关系。
03
不安定的外部风险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曾经说过:“安定才是风险,不成长跟死了没两样。”
但外部的不安定所引发的风险,有时会超出安定的风险,甚至超过企业可控的范围。
比如去年下半年引发各界关注的新疆棉事件,虽然在公开场合,柳井正一直避免直接谈论此事,希望尽力消除政治站位对于商业世界的影响。
但王国平认为,在国潮热的背景之下,新疆棉一事对优衣库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此外,优衣库在中国的涨价策略,也导致国内消费者的情绪反弹。
事实上,优衣库在日本国内定位为国民品牌,进入中国后,目标消费者却变成了中产阶级。在进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产阶级消费者甚至将穿优衣库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优衣库在基本款之外,与各类设计师以及行业跨界合作的UT系列,又收获了另一部分特定的群体。
不过,近年来,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以及消费意识的觉醒,消费者不再对优衣库盲目“追新”。
“我买优衣库的基础款衣服,已经到了不打折绝不买的境界。只有设计师款,我才会不管价格立即拿下。”新媒体编辑广美表示,因为这些联名款都是限量的,不抢就没了。
自由职业者娜娜则表示:“优衣库基础款的设计感不强,而且优衣库一直强调的科技感面料,除了内衣,其他也就那么回事,有些衣服洗几次就变形了。”
曾经是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品牌忠实粉丝的她,现在更喜欢一些小众品牌的基础款,比如美国一个倡导环保的品牌Everlane,虽然价格偏轻奢,但从品牌理念来看,更能表达娜娜对于生活的态度。
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愿意为基础款新品买单,另一方面,对优衣库而言,基础款才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
此外,基础款的高占比也是优衣库区别于ZARA、H&M等其他快时尚品牌的重要特征。正因此,也曾有人认为,优衣库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快时尚品牌,最多只能算个快品牌。
优衣库的竞争对手不止于它自己,在全球消费环境急速变化的当下,它还受到中国本土快时尚品牌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
虽然从规模上看,目前国内的UR(URBAN REVIVO)、MJSTYLE以及QDA等品牌还不能和优衣库直接抗衡。即便是规模最大的UR,其天猫旗舰店已有1300万+粉丝,距离优衣库天猫旗舰店2400万+的粉丝,也有不小的距离。
但是从趋势上看,以UR为代表的国内快时尚品牌,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调性,UR更是将商业版图从国内扩展到了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市场。
04
写在最后
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还远远没有写下句号。
这种不确定性,为零售行业的未来增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个成立达60年的全球性品牌,优衣库走到今天绝非偶然。
从内部的自我调整,到应对外界的纷繁挑战,这个企业骨子里有一种韧性。正是这种韧性,成为其最终穿越日本国内以及全球经济周期的重要支撑,而这也正是中国的快时尚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田巧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优衣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