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红门荟聚店门口货架上,葡萄、黄瓜、菠萝、西瓜等一应俱全,甚至连米面粮油也在货架上开始“摆摊”售卖。
>>>放下身段,流动餐车都上阵了!
某个早晨,内参君遇到海底捞的流动式早餐,两名员工一路来回吆喝,见人就说“包子、豆浆、现炸的油条……”顺便还售卖海底捞的小龙虾,售价为39.9元一盒。
风格很接地气,但是不得不说很实用。在北京“0堂食”的五月,海底捞放下身段,售卖早餐,属实不易。
>>>副牌产品齐发力,立体式打法更灵活
中关村店引入了海底捞快餐品牌“十八汆“的产品,比如西红柿鸡蛋盖饭/面、土豆牛肉饭、回锅肉盖饭/面等,五一期间日销量最高达到400余份。
此外,冒菜的上新,也是海底捞“早有谋划”的结果。从早前的“U鼎冒菜”,到部分门店的试水。关键时刻,得以用立体式打法发力,产品之间相互配合。
从供应链、研发等多重体系的基础资源,到扩展、收购符合规划的品类,打造自身餐饮副牌,海底捞的一步步动作已然成为危机下的隐藏储备。
危机面前,躺平还是自救?
疫情危机下,各有各道,生存重于一切。
相较于头部品牌们的快速响应,积极自救,更多小品牌、夫妻店,则选择了直接闭店。
对于小企业而言,与其通过摆摊等低能的形式自救,不如闭店最大限度上减少人力成本、资源损耗等带来的额外支出。
而从头部品牌视角出发,在生存外,似乎肩上还有更重的担子。
杨云晓表示,“疫情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倒逼我们进行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发挥自身职能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这种立体式创新打法使我们面对挑战更具底气。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纾困政策发挥作用,以及消费需求后续地回暖,企业的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
疫情的几度席卷,扰得人心动荡。何时终止、是否反复,到如今都尚未有所定论。
但在定论来临前,积极自救求生,或许是大多数餐饮同行人需要细致琢磨的唯一出路。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张心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