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便利店企业对会员价值愈发注重。
《2021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中显示,便利店行业中,建立会员体系的企业比例持续增加,企业利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发挥会员体系价值。
关于每日咕嘟的核心团队,该合伙人介绍称,创始人兼CEO黄安其拥有14年餐饮及餐饮供应链经验,也曾负责某头部国际连锁咖啡品牌零售点位的拓展,积累了丰富的点位资源。“其他联合创始人拥有星巴克、西贝、西门子等公司高管任职经历,在餐饮供应链、连锁门店管理、加盟招商、餐饮数字化方面具备多年经验。”
03
有没有春天?
《灵兽》发现,从每日咕嘟的微信小程序上可以看到加盟申请的信息。
“现在所有的店都在北京,目前想先做好单店模型,跑通北京市场再考虑其他城市的拓展。关于园区店在北京市场的拓展,北京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支持。”该合伙人表示。
一直以来,连锁便利店关于直营与加盟的模式,行业内存在着不同观点,一些观点称,直营更有利于便利店业态,而加盟反而限制了经营管理的提升,导致盈利更加困难。
对此,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表示,直营模式管控相对简单,加盟模式对管理和运营的要求只会更高而不是更低,所以两种模式谁更适合,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主要还是要看企业自身实力、所处的市场环境、区域消费的习惯等,脱离了这些去谈战略、模式,都是没有意义。
若梳理便利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946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7-Eleven(7-11)”在美国诞生。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引进了这种标准化经营的便利店模式,并开始以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从日本传向全世界。
1992年,7-11落地深圳,至今正好30年。
到2017年,便利店也曾是深受资本瞩目的赛道。
据《灵兽》不完全统计,2017年-2019年,就有超过7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规模达100亿。这期间,邻几、见福、today、131、每一天等本土便利店品牌脱颖而出,便利蜂、好邻居更是持续获得资本加持。
资本的涌入,使得便利店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从9.1万家增加至12.2万家,其中2017年中国品牌便利店行业增速同比达23%,市场规模已超1900亿元。
但直到今天,便利店的发展依旧不均衡,也呈现出南北差异较大和市场分散的特点。
据《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东莞以2073人/店的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之后是长沙、太原和中山,上海以3856人/店的密度排名第十。
当便利店迅速在南方城市下沉扩张的时候,北方城市的便利店增长却一直较为缓慢。
有数据显示,2021年呼和浩特、长春、大连、哈尔滨等北方城市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而北京虽然以5.78%的增长率排名第三,但9199人/店的开店密度也让增长显得极为有限。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房租和人工成本过高,北京也被称为“便利店荒漠”的城市。
行业人士称,想要摘掉这顶帽子,也并非易事。业内有一种观点,北京的便利店是半天(生活习惯)、半年(气候)、半条街(交通)的生意,其实,大部分北方的便利店基本都面临这样的尴尬。
如果把房租、客流、人力、费用等,通盘测算一下,如果没有豪横的资本驱动,亦或是地方政府的鼎力相助,估计很难将生意做到极致。
而话又说回来,北京这个“便利店荒漠”的城市,仔细想一想,哪个写字楼亦或是商务区,又不是有好多家便利店相邻?
每日咕嘟便利店的“反逻辑”模式,在北京有没有春天,值得进一步关注。
来源:灵兽 文/东方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