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都是疫情惹的祸?
疫情:这锅,我不背
坐拥西单、朝阳门、中关村等黄金商圈,为什么这些美食综合体都纷纷“干黄了”?
不得不说,疫情是重要的原因。毕竟疫情之后“边走边吃”的休闲模式已经被很多人摒弃,而这也让不少休闲小吃“丧失了灵魂”。
那种“一手烤鸡爪,一手烤冷面”的时光,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伴随着疫情,一去不复返。
但疫情是唯一的原因吗?并不是。
1、房租成本过高,成为主要的痛楚。
一位涮串老板吐槽:“房租太坑了,大几十元每平米每天。有部分坪效高的可以承担,低的就受不住了。”根据他的描述,曾经也想进驻中关村食宝街,60-70元/㎡/天非常普遍,小面积的更贵,有的甚至超过100元/㎡/天。
“房租成本,我们尽量控制在10%-15%,超过20%就非常难受了。”
他对比了北京各大商圈的美食综合体铺面,比如天通苑、万柳华联,房租30-40元/㎡/天就算比较高的了,而合生汇和食宝街都几乎在2倍以上。
2、“破事”太多,“食物链底层”的商户躺枪。
一家知名的品牌创始人透露,食宝街易主太多,贷款压力大,“经营不善,易主太多,最后可能是被银行收回了,于是杀鸡取卵式地涨了房租,最后两败俱伤”。
在“高层的对决”中,商户往往是最容易“躺枪”的群体。
曾经红极一时的“潘多拉美食广场”也曾遇到类似纠纷。根据网易号“宝应菏泽人”爆料,扬州市江都区佳源广场的四楼原本是潘多拉美食广场,却因为资金短缺的问题匆忙撤场,由于未交付租金,导致佳源封了美食广场,甚至引发“拖走商户冰箱”等纠纷。
信息来源:网络新闻
3、“搭台唱戏”互助模式,加盟品牌也有“不能说的秘密”。
一位餐饮加盟品牌创始人告诉内参君,像食宝街、合生汇这样带有网红性质的商圈,因为有巨大的流量,对于想要急于放加盟、铺门店的网红品牌来说,即使“失血”也要挥刀前行。“我们领着加盟商去寻店的时候,也会特意往这类样板商圈引导,原本犹犹豫豫的加盟商一看这盛况,签约也更加痛快。”
换句话说,黄金铺面的价值不是经营,而是战略意义。而这个事实,不仅品牌方懂得,综合体的招商也“深谙”。
“有个烧烤类品牌,在食宝街的首店一年干出去了1000W,随后放加盟超级快。只要‘码头’选好了,做成了标杆,后续对大家都好。”另一位招商负责人透露。“好场子的进场费和红包都很高,不是有品牌就够了。而且每年都要涨价,续租的话还要绑定其他场子一起开店才行……”
一个搭台,一个唱戏,各取所需。
这已经成为诸多美食综合体“不能说的秘密”。而这样的状态持续,如果没有后续动力,必然会导致畸形发展:房租越要越贵,门店越来越亏。烘托而起的繁荣背后,隐忧不断。
4、引流难、同质化严重是普遍现象。
商户引流是一个大问题。
并不是“流量商圈”就代表着能成为“流量店铺”。这也可以理解,为啥地处西单、中关村这些核心商圈,却依然干不好美食综合体这门生意。
在一些美食综合体“关停”的文章后面,内参君发现,很多就在周边工作的人也评论——没有刻意来逛,也并不知道这里在经营什么。
此外,同质化竞争,也让诸多综合体陷入焦虑。随着综合性、沉浸式的商业综合体不断出现,较为单一的美食综合体也出现发展乏力的情况。
美食综合体从本质来说,是将物业改造成商业综合体,再合理规划后聚集餐饮业态。但是经营好一个美食综合体,除了选址定位与招商外,更新迭代对于美食综合体至关重要,并且对运营管理能力有很高要求。
04
美食综合体还能做吗?
放水养鱼,才是长久之计
其实,美食综合体疲态尽显,根本原因在于跟不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以往,这种形式比较少,一旦开业,大家争相去打卡,食宝街的诞生就很“讨巧”——2016年这种形式可谓创新和夺目。
然而,随着消费升级,顾客不再“只为了吃饭来一趟”,而是更希望一站式消费。再加上连锁化率的逐年提升,品牌四处开店的情况很普遍,单打独斗的美食综合体很难找到“核心竞争力”。
一位投资人向内参君坦言:中关村食宝街倒下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儿,团队打造一个有名的美食圣地是不容易的,非常值得尊重。但一个商业要持续长久的生存和利润,而不要只是短视眼前的利润。一定是匹配优秀的适合厂子的品牌,而不是后期“价高者得”的趋势。这值得全中国所有的商业警示,要放水养鱼,不要杀鸡取卵,否则当势能来失去时候,谁也难以挽救。
一些连锁小吃品牌则避开了食宝街,选择在隔壁新中关入驻,夸父炸串就是其中之一。聊起原因,其创始人袁泽陆直言:“那里租金太贵,我们并不喜欢赔本赚吆喝或者为了打加盟广告。对于一个品牌、一个单店来说,盈利赚钱就是最好的广告。”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美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