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包括乳化剂、油脂、活性物等在内的原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美国、西欧等海外地区进口而来。但国外疫情仍在蔓延,部分工厂停工,化工企业面临进货周期长、运输不顺畅等困局,加上国际贸易受阻,原料市场形成供不应求局面,这也导致化工企业上调原料价格。”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说道。
在该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地缘政治冲突、还是疫情造成的影响,都代表着化工市场的不确定性,“接下来,化工企业涨价潮或还会继续出现。”
不过,也有行业上游人士认为,对于一些知名的国际原料巨头来说,原料价格的上浮,从以往看是一种常态性动作。比如仅2022年2月以来,巴斯夫已经连发三轮涨价函。
03
国内原料研创时代来临
“对行业来说,真正的冬天来了,并且,这个冬天还很长。”某国产美妆品牌负责人直言,去年,行业上下游哀嚎寒冬已至,但那仅仅是入冬,今年才是“过冬”。
一方面,小企业和小品牌首当其冲。
在上述品牌负责人看来,原料疯涨后,将引发成本上涨——小品牌不敢提价——利润空间压缩——生存艰难的多米诺效应。他表示,大多数小品牌和小企业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即使原料上涨,也会因担心影响销量,选择不提价,因此,小品牌的成本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在原料上涨的催化剂下,本受新规限制的小企业和小品牌更是难上加难。“成本难抗,新规限制,小企业真正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过,他也表示,由于大宗原料价格疯涨,部分企业和品牌也会迎来“涨价潮”。如2022年初,雅诗兰黛、宝洁、兰蔻等,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和供应链成本的持续上升,对旗下产品纷纷调价。“只是,对大品牌来说,品牌价值是它们的护城河,其涨价对销量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上游工厂生存难上加难。
在某上游包材商看来,原料涨价,受影响更大的是上游工厂。“原料上涨的影响链条实际上是原料涨价——品牌不提价——利润空间少——压缩上游生产成本——工厂生存艰难。”他表示,在市场端,消费整体疲软,品牌生意不如以前,上游生产存在过剩情况,工厂时常被“比价”。原料上涨后,部分品牌以靠减少生产成本保持价格优势,如压缩包材企业的利润。“对于包材企业来说,涨价,意味着有丢失客户的风险;不涨价,意味着亏本。两头难。”
此外,原料上涨也将导致新开发的产品价格上调,上述代工厂负责人告诉化妆品观察,原料涨价从上游供应链到下游的传导属性很强,以个护品类为例,受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木浆、SAP、无纺布、透气膜、包装等所有材料都有不同幅度的涨价,这将导致个护产品成品涨价。
不过利好的是,原料涨价正在倒逼国内原料商和代工厂加速“新原料”的自主创新与开发。上述工厂负责人表示,随着国际化工巨头屡次调整原料价格,国内化工企业和代工厂会逐渐意识到依赖原料进口不是长久之计,会更重视化妆品原料的研发能力,一批企业或会加快研发生产原料替代品。
“以乙二醇来说,价格是影响销售的重要因素,当国际市场该原料价格普遍上涨,对于存直接竞争关系的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在他看来,当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小,技术的优势便愈加凸显。
“接下来,拓展业务面;精心出品、避免滞销品,或是企业应对方式之一。”上述品牌负责人表示。
来源:化妆品观察 文/石钰 李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