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实东方既白只是错误认为,中式快餐做不大,走不出大的连锁品牌,是因为标准化程度低。
把标准化当成核心竞争力打市场,并不奏效。
标准化更多的是支撑快餐规模化,在市场上并不一定拥有竞争力,快餐一定要标准化这没错,但做标准化后,不一定就能把品牌做大,不一定就能成为快餐中的佼佼者。
“倒果为因”,也是东方既白无法成功,如今走向失败的主因。
2、误把肯德基的“产品认知势能”带入东方既白
于百胜中国来说,东方既白的出现,是在肯德基等一系列西式快餐连锁品牌成功后建立的一个中式快餐连锁品牌。
所以在百胜中国看来,拥有高标准化和非常好的点位资源的情况下,东方既白的产品也应该如肯德基一样,是高价值感的,定价上自然不会低。
他们误认为自己打造出来的中式快餐菜品,应同汉堡、薯条、披萨一样的价格,但殊不知在没有提升品牌认知的情况下,产品势能又低,高价格只会把顾客拒之门外。
“没有性价比”是大多数顾客给予东方既白的评价,在当时,像肯德基必胜客的薯条、汉堡、披萨等产品,顾客都是当成西餐去吃,所以它价位高些我们也可以接受。
但当你把中国人日常吃的粉面包子、盖饭以高价格去卖,很难让顾客买单,反而会被顾客抛弃。
3、产品无“根”,从早、午、晚餐到下午茶想一口吃个胖子
而当我们看到东方既白的菜单和门口标语的时候,发现它的野心太大了。
从早餐到午餐、晚餐、下午茶,它上线了近200个SKU,看菜单你无法判定它到底是卖什么的。
产品结构太过复杂,处于“无根”的状态,没有自己的主线产品,像是台湾的猪扒饭、广式的叉烧酥、西米露、蛋挞,大杂烩什么都想要,但是殊不知餐企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即使是麦、肯这样比较成熟和认知度的品牌,依旧在拥有自己主线产品的基础上做延伸。
产品“无根”很难留住顾客,更无法有记忆点、品牌的辨识度。
4、肯德基的“原点人群”没有爱屋及乌的转移过来
百胜中国从创立东方既白开始,想的就是为肯德基形成兄弟联盟互补,喜欢吃“西餐”的可以来肯德基,而如果中国本地人喜欢吃中式快餐的,可以用东方既白去补充。
所以,百胜中国把东方既白的门店选址紧邻肯德基,想借助肯德基吸引顾客。
连门店招牌都写着大大的“肯德基兄弟品牌”,希望顾客能够爱屋及乌,光顾东方既白。
但是即使这些方法都用了,原点人群依旧没有转移过去,因为肯德基的原点人群是奔着当时还是高价值感、新鲜感十足的“西餐”去的,中式快餐并不能吸引他们。
5、低估了中式快餐市场的难度
而这所有的症结,最后都归结于,百胜中国低估了中式快餐市场的难度。
比拼口味,适合“中国胃”的小餐馆数不胜数,现做现卖的早餐小摊,午夜排挡每一个都比东方既白实惠好吃,竞争对手太多太多。
比拼便利,家门口、写字楼楼下到处都是快餐厅,更方便更便利。
中式快餐市场比拼的不仅仅是效率和标准化程度,它还有更多维度。
餐饮特别是快餐确实是刚需,而且市场广阔。
然而这个看似门槛较低的行业,想要真正做得好却并不容易。即使不考虑疫情,众多中小餐饮企业也要面临人力成本、房租、产品同质化、低毛利等诸多问题,部分餐企生存周期甚至只有两三年。
在低估了中式快餐市场难度的情况下,东方既白一路坎坷也就有迹可循了。
总结:
我们一直在说,餐饮市场对于所有创业者都是“公平”的。
无论是在供应链、点位、资源拥有怎样的优势,在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不能少。
而东方既白的衰落和如今的终止运营,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快餐的激烈厮杀。
疫情只是东方既白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想要在快餐赛道活下去还得靠“实力”说话。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中式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