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九毛九发布了盈利公告,2021年全年净利润达3.3亿元,同比增长165.9%。
太二是数据增长的主力。去年一年时间,门店数翻倍,从117间增长至350间。九毛九这个副牌,如今已赶超主牌,成为企业营收的核心。
太二的成功难以复制。近几年,发力“第二曲线”品牌们都交出了哪些成绩单?
九死一生:
复盘餐企4类副牌
寻找“第二曲线”,这件事已经成为了各路餐饮品牌的共识。尤其是去年,各餐饮大佬们在副牌上更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历经疫情洗礼,各路餐饮副牌们都做出了什么成绩?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近几年发力副牌的餐饮品牌。基于副牌与主牌的“血脉关系”,我们且将副牌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种:围绕原品类,跨价格带打出新品牌,占领不同客群。如今已经非常成功的品牌,有呷哺呷哺的湊湊,还有乡村基的大米先生。
案例1:喜茶-喜小茶
喜茶的喜小茶主打的品类依然是茶饮,但在定价、选址、门店模式上,却主打大众化和平价路线,和喜茶形成互补。
已经试水近2年时间的喜小茶,如今在珠三角开出了20多家门店。横向对比茶饮品类的发展规模、速度,喜小茶的发展较为缓慢。再加上喜茶近期连续2次降价行为,喜小茶的品牌差异化被削弱。目前来看,喜小茶并没有发挥出与喜茶互补的作用。
案例2:点都德-德小馆
2020年1月1日,点都德推出的新品牌德小馆全国首店在上海正大广场,开启试营业。2年过去了,如今这家店仍在持续营业,不过并没有拓展出新的门店。
美团App显示,德小馆的客单价是100元左右,与点都德的单价相差无几,新品牌与原有品牌没有拉开差距,因此试图通过新的品牌占据不同客群似乎行不通。
案例3:和府捞面-和府小面小酒
搭上了去年小酒馆热度的和府小面小酒,将品牌升级为80元左右客单价的休闲正餐。如今品牌在全国范围已经开出了30多家门店,目前仍以上海、北京为主,上海有10家门店,北京有7家门店。
第二种:跨品类创新,结合新兴热门品类,推出新品牌。如九毛九做太二酸菜鱼,蜜雪冰城做幸运咖。
案例1:外婆家-老鸭集
2019年12月6日,老鸭集首店开业。相比外婆家其他品牌,老鸭集的模式更轻,规模较小——门店面积300平米左右,只卖一道主菜“老鸭煲”,整个门店只需要10多名员工,便能兼顾“堂食”和“到家”业务。
疫情后选择从“全国扩张”转向“深耕区域”的外婆家集团,似乎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目前,老鸭集已进驻9座城市,开出了36家门店,成为继外婆家、炉鱼之后又一个主力品牌。
案例2:蜜雪冰城-幸运咖
2017年,蜜雪冰城旗下一家以现磨咖啡为主的全国连锁咖啡品牌诞生——幸运咖。与主力品牌蜜雪冰城的定价策略一样,每杯咖啡低至5元钱一杯,与蜜雪冰城一样,瞄准了下沉市场,从四五线小城市、乡镇着手,走上亲民化路线。
借助蜜雪冰城的供应体系,为它在大本营,河南郑州以外城市的复制扩张打下了基础,截止2022年1月,幸运咖的门店数已突破500家。
第三种:跨业态,基于原有的供应链、品牌优势,拓展新业态。如大龙燚投入供应链远方云天,大力发展零售业务,霸蛮的零售也成为了门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案例1:西贝-贾国龙功夫菜
2020年10月,西贝推出“贾国龙到家功夫菜”,主攻“到家”与“新零售”,目前仍在北京深耕,开出了近10家门店。
贾国龙对这个品牌注入了极高的愿景,希望能够成为西贝的“第二曲线”。他曾在采访中坦言:“这是我们2030的业务战略,10年愿景,2030年要实现1100个亿。但是核心业务其实是贾国龙功夫菜,贾国龙功夫菜我们要做到1000亿。”
西贝的第二曲线之路如此漫长,历经过弓长张、西贝酸奶屋等一次又一次的滑铁卢,这次的贾国龙功夫菜被注以了前所未有的投入,未来发展仍需要长期观察。
第四种:全品类覆盖,扩大商业版图。一般大餐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多业态覆盖的商业版图,比如百胜中国、王品集团、美心集团。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