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超市T11有了新故事。
12月13日,T11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鸿为资本跟投,A轮独家领投的和玉资本本轮继续跟投。
T11方面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业务的服务升级、电商建设、供应链赋能、零售科技投入等方面。
这个看似在行业久违的“好消息”,也给零售行业带来一丝温暖,但T11的融资实则却是特殊现象。整个生鲜行业仍是不温不火之态。
T11作为曾经生鲜超市新势力的代表,也只是给了市场一个暂时性的答案。
资本助推T11
从“新零售”的风口兴起时,资本就伴随左右,生鲜超市的崛起亦是如此,甚至以生鲜为核心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在资本一路护持下上市。
它们无一不是走了融资频频、极速扩张、占领市场、最终踏上上市之路。
而T11自2018年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资本运作的基因。在还未开店的情况下,首期天使轮融资已过亿,由IDG、光大控股新经济联合领投,国美、远望资本、壹叁资本跟投。
2020年4月,T11又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和玉资本独家领投。
融资后的T11相继在全国开出7家门店,北京5家,上海、武汉各1家。这样“克制”的开店速度被杜勇解读为“T11要做好产品及运营,而不是加速扩张规模”。
T11团队曾向外公布了经营数据,一年时间时,北京首店已经实现了单月盈利,单店累计活跃用户达近15万,主要集中在门店3km半径,7000个全球优选生鲜SKU,鲜食销售占比超过65%。
尽管如此,拆解T11开出的门店来看,无论从供应链和管理以及商品,甚至是“定位和模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和不小的经营难度,更无规模效应可言。
例如,朝阳公园店在超市细分业态下属于都市型大型店、广华店是社区型综合店、人民大学当代商城店又属于购物中心型主力店、奥森店又是社区街边店,而上海古北店也是从上蔬永辉接管改造而来。
经营难度大是因为每一家店都不同。
杜勇认为,中国有很强的地域划分,大概分22个城市群,都有本地的物产、口味,也有城市化集群的消费群体。“如果用一套方法复制到所有城市里面,可能很难真正做成功,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全国性商业连锁企业的原因。”
同时,杜勇坦言,“我们对消费者的洞察和认知,前端模型的打造和供应链的匹配,没有做到水银泻地,以前靠创始人的能力实际上永远是有限的,可能我们需要更开放、更创新的结构去应合这个市场。”
在杜勇看来,所有零售的基础一定不要忘掉是从消费者开始,今天的市场,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对于好和不好的辨识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每一个门店要把它打造成符合消费者的超级IP,这个事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B轮融资的成功也让杜勇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尝试和改变。但对于融资,行业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零售行业内人士向《灵兽》表示,以T11目前的规模,现有经营数据完全无法支撑资本可预期的投资回报,而T11在此刻能够再受到阿里1亿美元的青睐,更应该是VC的B轮,风投自然有风险。
一直以来,投资机构就是以“投、融、管、退”的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
“这完全与商业连锁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上述零售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商业连锁的评估标准更应该集中在客流量、销售额、增长率、利润、供应链以及服务上,可被资本托起的新零售业务,看重的是流量和增长率,尽管其他指标短期不乐观,也并未阻止资本的积极介入。”
相互依赖
尽管融资金额并不大,但T11有了新的“归宿”,相比盒马、七鲜等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企业,T11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T11有一个“不足”,即核心股东团队没有超市出身的人。
尽管杜勇曾操刀七鲜的创立,但受制于京东内部的问题,最终并未出现在首店的开业剪彩仪式上。在此之前,杜勇的标签是伊莱克斯电器中国销售代表,T11的另两位股东郑庆峰则是杜勇原来的部下,郭军曾是国美副总裁,主要负责电器采购。
没有商超经验创始团队,且内部多为年轻人的T11或许更容易创新,但同时,也很难短期内真正理解和掌握超市的经营核心,尤其是供应链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T11的商品价格并没有太大优势。
这一点就连杜勇也承认,他曾坦言,T11的就是设计和装修比别人好,卖场陈列和视觉效果比别人好,但综合竞争力还差很远。
这足以说明杜勇有更为清醒的认知和更为谦虚的态度。
但想要走得更远,T11只能靠资本的力量。
在融资信息中,T11称阿里的资金将用于现有自营业务发展,并在零售科技、供应链、电商及实体门店赋能方面做全新尝试。
反观阿里,在生鲜乃至零售行业近两年都是动作频频。从天猫超市最早开设“生鲜”频道、推出“喵鲜生”、“淘乡甜”等生鲜平台,投资易果之外,还在内部孵化了盒马、淘菜菜等品牌。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