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从菜品到体验,这个“功夫菜”更像升级快餐店
大菜改小,增加锅气,高效出餐,品类丰富……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就餐场景,贾国龙功夫菜很像一个“升级版快餐店”。甚至那句“66道经典中国菜”,和之前试水的“弓长张”提出的“33道现炒下饭菜”,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处。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功夫菜”的菜单上,“下饭菜”共31个SKU。
虽然贾国龙从未这样讲,也未必会承认。但事实证明,从燕麦面到超级肉夹馍,再到弓长张。西贝的快餐梦,还没熄灭。
说到快餐的升级,内参君想起了不久前刚刚开业的“老乡鸡北京旗舰店”。
这家店除了拥有不小的面积外,还增加了手冲茶、咖啡、精酿、BBQ烧鸟等丰富的产品,甚至增加酒吧吧台。从空间到体验,明显从“效率”属性悄然过度到“休闲”属性,体验感大大升级。
戏剧性的是,老乡鸡旗舰店,增加“现炒”类菜品,而贾国龙功夫菜,则砍掉现制,以“预制”为杀手锏。
一增一减,让人反思:快餐升级的竞争思路究竟在哪里?
04
在零售和堂食之间找平衡,预制菜应该“背靠哪棵大树”
预制菜的确是个风口。这个机会不是贾国龙看到的,而是全行业有目共睹的。
然而,过去的一年时间,“贾国龙功夫菜”的雏形,更多是在零售层面探索,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让这个品牌出师不利,被贴上了诸多标签。
从售卖形式来看,先前的“到家预制菜”,主要还是依托门店进行销售。但是这种渠道拓展,有悖消费逻辑。“这本来就是两条线、两类客群。人群、消费场景和对产品的需求都不一样,让顾客在店里购买铝盒装的预制菜,加热之后当场消费,用快餐化的模式来做精品菜,并不太匹配。”预制菜专家王金涛认为。
从价格层面来看,贾国龙功夫菜尽管试图“放下身段”,但价格偏贵仍然是痛点。比如毛氏红烧肉132元,闽南海鲜沙茶锅91元,随便点点人均就100+,而这个价格带的顾客,并不想为半成品买单。“这与西贝本身的定位有关,还有一层原因:从供应链层面上来看,没有量,所以不具备价格优势。而供应链面向C端,‘性价比’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王金涛说。
直到今天,贾国龙似乎“转过弯”了。这次的焕新店,虽然用的还是预制菜半成品,但做成了堂食的快餐模式。在效率、体验和性价比之间,努力找到更好的平衡。“很明显,下饭菜和小碗菜,对标的客群是一人食、两人食这类顾客,小型化、快餐化的定位调整,要综合产品、分量和价格。”一位餐饮老板认为。
不过,王金涛认为,预制菜和餐饮门店是不同的概念。“贾国龙功夫菜”门店,是伴随着预制菜的发展,不断进行转型和突破,勇气可嘉,魄力依旧。然而,在餐饮端过于强化预制菜,现场的口感会受影响,社交属性、体验感得不到满足,这是弊;但是出餐效率高,能支撑更快的拓展速度,这是利。
所以我们看到,贾国龙不在店里大肆宣传“预制菜”了。预制那点事儿,留在后厨就行,至于前厅,就让大家愉快地享受美食吧!
05
小结
投资20亿,豪赌千亿未来。
背水一战的贾国龙,无论将预制菜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一位先行者。
来源: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贾国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