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上,还是产品体验需求的转变上,甚至是产品功能的转变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是用户心智成熟和嬗变。
以此为开端,开始触发供给侧开始发生一场深度而又彻底的变革。每一个抓住了需求端转变的玩家,都成为了新消费时代的佼佼者。
2
新供给:新消费的终局
当需求端开始发生深刻的改变,供给侧必然需要转型,才能实现供给两端的再度对接。新消费,便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诞生的。
分析需求端所触发的供给侧变革,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方向:
第一,设计前置,以需定产。
在传统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生产和销售是两个脱节的存在。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生产厂家仅仅只是按照自己对于市场的理解来设计和生产商品。这种以销定产的方式,不仅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用户体验上的下降。
当新消费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开始将设计前置,率先试水产品,然后,再对产品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开始更多地朝着以需定产的方向发展。
喜茶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茶饮的设计和调配,完美日记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都是设计前置的一种表现。
当设计前置,以需定产实现之后,传统的供给模式开始发生一场深度而又全面的改变。对于新消费的玩家们来讲,他们可能不需要建立完整的生产链,只需要精准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即可。
再比如,以汤臣倍健被代表的玩家,通过建立超级供应链的模式,通过将新品的研发和设计进行压缩,产品生产周期将大幅缩短,在此基础上,无疑可以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这同样是新消费时代来临之后,供给侧正在发生的一种全新转变。
第二,多元体验,沉浸式消费。
我始终认为,体验直接决定着消费,打造一种适合Z世代的用户喜欢的体验方式,让他们可以在这种体验方式之下,全面地了解商品,才能实现更多地转化。
我们看到的小红书的种草日记的风靡以及现在火爆的密室逃脱,其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是新的消费者,特别是Z世代的消费,更加在意的是消费过程当中的体验感。
如果说,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体验方式将人们的消费体验从平面带向立体的话,那么,以VR/AR以及元宇宙为代表的新的方式,则开始将人们的体验方式带入到三维,甚至是多维的发展阶段。
这已经不单单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的问题,而是更多地代表的是新技术、新手段在新消费时代开始更多地落地的问题。
如此多的体验类型,如此多的技术应用,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用户可以实现沉浸式消费,真正让用户的消费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不再有支付的感觉。对于供给侧的玩家们来讲,把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把握了另外一个新消费的风口。
第三,告别初级需求,提供精细、科学、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正如上文所讲的那样,新消费时代的用户更多地追求的是一种个性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仅仅只是以传统意义上的“一对多”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模式开始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这是有那么多的传统消费品牌开始遭遇销售困境的根本原因。
告别“大一统”的产品供应模式,满足用户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布局的重要方面。
以汤臣倍健为例,不仅在产品上开始个性化、多元化,推出了功能性饮品、软糖、泡腾片等符合年轻人口感、饮食习惯的产品,而且还启动了独立的品牌代言体系,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单单是在骨骼健康一个品类里,汤臣倍健就细分出来了针对关节健康的健力多氨糖软骨素钙片、针对成人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K片、针对孕妇的钙维D、针对儿童的钙咀嚼片以及牛乳钙片,以及适应年轻人口味审美的牛乳钙软糖、橘子味压片糖等产品。
显然,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满足用户对于精准营养、科学营养和个性化营养的追求,同样可以带动不同人群潜在的消费需求。
除了汤臣倍健之外,我们还看到了花西子结合中国的节日推出了针对中国恋人们的产品、喜茶根据水果不同季节以及年轻人的不同口味推出了个性化口味的饮品。
可见,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品牌,开始抛弃传统意义上仅仅只是以一种产品来满足多种人群的做法,转而开始用多种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作用,从而实现供给侧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结语
所谓的新消费并不是一个仅仅只有供给侧参与的存在,它更多地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的关系。
对于每一个新消费品牌来讲,应当更多地去关注供给侧与需求端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当中,展现出来的新机会,以此为开端,做好自身的嬗变和升级。
只有这样,新消费才不会变成一个流量的收割器,更不会成为一个产品的倾销地,而是真正成为一个供求互补的有机体。
来源:孟永辉频道 文/孟永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新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