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cks
直播带货和“临期风”
移动互联网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变数。在2019年直播带货成为巨大的风口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网红们不断触及商业零售,网红带货成了零食行业的新潮流。
此时已经在某零食大厂上班的小丁,偶尔也会感叹自己的大学时光,会买以前吃过的零食来解馋,算作是一种怀念。
不过,现在环境已经悄然转变,办公室里同事们桌上的零食五花八门,新一批进来的员工每天都用新的零食刷新小丁的眼睛:“所谓的‘网红零食’,大概就是跟着时代成长的零食,时代变了,零食也变了。”
李堪的网店在2019年底陷入了新的困境。伴随着“网红零食”的迭代和直播电商的兴起,他发现整个零食行业也在发生巨变,“就算刷单也解决不了网店销量下滑的问题,”他甚至动起了转行的念头。
作为一名传统网店(零食)销售商,李堪生意的下滑并不令人惊讶。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3.5万亿元,增长率为24.3%,预计2023年将超过6万亿,在这个数据背后,实际上零食产业依然占了大头。
抖音、快手、小红书各自有一批忠实的拥趸,淘宝作为销售渠道的价值则在逐渐缩小。各大平台的崛起,不仅让新品牌快速发展,也让很多老品牌看到了机会。例如著名零食老品牌旺旺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抖音宣传渠道,其很多抖音视频还成为了流量爆款,直接带动了市场销量的提升。
而陷入困局的李堪,无奈之下也开了抖音小店,还做了B站的零食开箱、零食盲盒等视频内容,“没有其他办法呀,都是趋势吧,我只能去适应这些新的消费者。”
无法照搬最火的“网红”吃播模式,李堪的开箱并不以吃为主,而是加入自己的(口感、口味)分析,带上了一些小幽默。平均一周3更的视频内容,也在短期内为他的淘宝店引流了一些用户。
同时,他似乎也明白了什么叫做“网红”经济,什么是“网红零食”。对于曾经风头无两的三只松鼠以及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网红零食”,李堪觉得爆发期已经过去了,“三只松鼠经历了16-17年的辉煌后,在单一的品类上很难做到突破,唯一改变的就是营销和线下的店面。竞争力一旦消失,品牌的定位也会逐渐模糊。”
李堪还提到一个新的体会,“2021年初开始,临期食品和盲盒零食刮起的风口,让曾经的国产零食大品牌受到了冲击。对一些零售店主而言也是如此,只是线上不像线下可以单独拆分卖,所以零食大礼盒又重新出现了,盲盒也火了,而且是以临期食品为主。”

他对于开店当中的一些故事并不愿过多赘述。可从他实际上架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略窥网红零食市场的变化。
2015年-2017年:Tipo饼干、白色恋人,生巧、UHA软糖、卤味、坚果为主;
2018年:脏脏包、咪咪虾条、香菇肥牛、半熟芝士、冒烟冰淇淋、魔芋爽、透明袋奶为主,包括自攒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零食大礼包;
2019年至今:各类国产、进口干果,大礼盒和盲盒(由临期零食单品组成)等。
回顾过去近7年的从业经历,李堪经常感叹这个行当的潮起潮落:“一路走下来,见证了一些火爆至极的零食品类的消失,什么星空糖、脏脏包、火鸡面……至今还能被消费者认可的至少都要有一定竞争力,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尾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说网红零食已经没那么火了。2020年以前网红食品正呈火爆,市场规模不断攀升;而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网红食品的销量几乎到了顶峰。但到了后疫情时代(2021年初后),网红食品又回到缓慢增长的状态。而行业内人士所言的不火,是相比之前几年市场年均增速的放缓。
回顾中国休闲零食赛道的演变,我们会发现很多知名企业的发展轨迹也几经更替。其背后折射出的更多是中国消费者的不断升级,以及零食企业因产品、渠道变革而发生的俯仰沉浮。
有业内人士分析,网红(模式)并不是弊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但当下某些零食品牌过于注重线上营销,偏离了初心,似乎对行业的发展并没有积极作用,如果仅用品牌思维去定义营销结果,很有可能会偏离真正的消费需求。
因此,无论是部分陷入流量困境的”网红零食”品牌,还是营收放缓苦于找不到突破口的传统休闲零食大厂,积极布局线下渠道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电商环境的变化。
总的来说,人们对”网红零食”永远会有需求,但这并不是刚需,仅是常规食品的替代。这种“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的观点才是品牌真正需要清楚的,寻求差异化、形成独特壁垒,是未来新的头部品牌形成的唯一路径。
线上转型和线下渠道并举,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零食行业的发展关键。
来源:懂懂笔记 文/懂懂本尊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