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关店的海底捞,艰难的餐饮业

  11月5日,作为上市公司的海底捞,发布了一份公告,宣称要在2022年元旦前,在全国关停300家左右门店。这个公告一出,瞬间成为行业热点新闻,在餐饮行业引起轩然大波,随后,各路机构和行业人士,对这件事表达观点。

  我大概浏览了一下这三天来的各方观点,大多数文章和言辞,都属于针对现象说现象,甚至,很多人所表达的都不能叫观点,顶多只能算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比如抖音上有些人,在视频里激动的吐槽海底捞和创始人张勇,这类情绪纯粹为了吸引眼球,没太多价值!

  今天这篇文章,我试图借海底捞集中关店这件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餐饮行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对餐饮同行朋友们有所启发。

  下面我将从现象层、原因层、现实层和方法层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现象层

  自从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爆发以来,中国餐饮行业就一直遭受磨难,除了快餐和特色餐饮里面的个别品类(比如烤肉)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餐饮品类都在经历严重的更替,也因为这个原因,不仅很多小商家难以为继,一些持续多年的老品牌也有不少彻底退出餐饮市场。

  而困难的重灾区,其实是连锁品牌。我所知道的很多连锁餐饮品牌,2020年以来的实际闭店,已经超过30%以上,最严重的甚至超过50%以上。有朋友可能奇怪,为什么没感觉到呢?那是因为这些连锁品牌还一直在开新店,新开门店的数量,冲抵一部分关店的数量,再加上认知上的“幸存者偏差”,所以不太明显而已!

  回到海底捞,这次决定关闭300家左右,与其当前的门店总规模(1600家左右)相比,不到20%,如果在其他正常时间段里,这确实算很高的闭店率了,但放在疫情时代,在整个餐饮都极端不健康情况下,这个闭店率其实并不过分。那为什么引起如此轰动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作为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作为国内餐饮的标杆企业,海底捞发生任何风吹草动,都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也会引起行业的重大讨论。品牌影响力原本就是双刃剑:在你需要它时,可以享受到其传播便利和好处;而在你不需要它,甚至想回避它时,也无法回避其快速传播的坏处。

  其二,选择短时间内突然关店。其他很多连锁品牌计算的闭店率,基本都是以年为单位,也就是一年关了多少家,甚至还有从创建开始算综合闭店率的,缺乏时间维度情况下,哪怕关几十上百家大家也无感。但海底捞这次关店300家,是要在不到两个月以内完成,如此短时间内大规模关店,也是引起大家猎奇的重要原因。

  其三,餐饮艰难期的典型代表。当下,全国很多城市正在再次遭受疫情的肆虐,而餐饮是遭受冲击很严重的行业,从消费者,到主管部门,再到行业媒体,都比平时更密切的关注事态进展。在这个节点上,当海底捞说要关停300家门店时,就更容易成为视线和话题焦点,无形中给了大家一种心理暗示和“安慰”:连海底捞都扛不住了!

  其四,短视频传播的话题需要。当下的信息传播,已经从图文为主升级到短视频为主,短视频传播里,大家对“爆款”话题的盲目崇拜和追求,导致短视频媒介和博主,如秃鹫盯腐肉一样,处处搜寻热门话题。所以,当海底捞这个事情出来时,比图文媒体更快响应的,其实是短视频机构和个体,为了抓热点,博眼球,搞流量,不惜夸大其词,甚至故意说出格的话。

  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在这几天,我们看到各类文章和短视频,都在围绕“海底捞关店300家”这个现象,基于各个目的,表达各自的观点或情绪!

  我们不妨再往深思考一下:为什么海底捞,在明明知道有品牌声誉风险情况下,还要发布这个公告?而且还选在这个敏感时间点公布呢?

  原因层

  明知道要面临短期的声誉风险,但海底捞仍然选择要公告,我猜想,这是为了预防品牌的长期健康度风险,而选择承担短期的影响力风险,具体来看,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市场的判断有失误。

  海底捞在上市以前,24年时间一共开了466家门店,上市后开始快速扩张,2019年新增了300多家门店;2020年初虽然遭遇疫情,但海底捞的开店速度反而更快,这一年新增了540多家店;今年海底捞继续新增了299家店,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让门店规模达到了1599家店。

  在今年6月的海底捞股东大会上,张勇在回答问题时,公开说自己“盲目自信,判断失误”,为什么?因为在一年前,也就是2020年6月,针对市场的艰难,他判断疫情在当年9月就能结束,因此没有按下暂停键,而是继续大规模开店,当他意识到判断失误时,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综合评估后作出相应反应,已经是3月份了!

  通过张总的公开言论,我们可以发现,海底捞之所以在疫情后的两年,还新增了800多家门店,是因为他们对疫情结束的乐观预判,意识到问题后,应该是立即踩了刹车,所以今年总共才开了299家新店,而且,这些门店可能大多都是上半年开出来的,那下半年呢?

  其二,对问题的解决有困难。

  餐饮小老板,从意识到问题,到着手解决问题,快的可能一两天,慢的一两周就够了,毕竟决策周期短。但作为一家超过1500家门店的超级餐饮航母,而且又是上市公司,决策周期就会相对延长,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从张总意识到判断失误,到做出反应,中间长达两个月时间。

  而从3月份做出反应,到前两天公布关停300家门店,中间整整8个月时间,我们虽然不知内情,但可以猜想的是,张总带领海底捞团队,放弃继续快速扩张,收缩精力和战线,回头来集中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从表面来看,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生意整体下滑。

  凭什么这么说?根据门店日均平均翻台率,海底捞一直是排队的代名词,2019年以前的平均翻台率在5次以上,2019年第一次出现下滑,降低到4.8次,2020年再次下滑,降低到3.5次,据说今年已经降低到只有3次了!翻台率代表的是进店客流量,翻台率下滑,就代表客流量下滑,而客流量下滑,带来的就是营收下滑!

  为何会下滑?市场总量没有改变情况下,当门店数量由不到500家,增加到1600家,这必然带来客流的分流现象,原本高人气的商圈,只有一家海底捞时,可以轻松做到翻台5次以上,但是当开几家海底捞以后,客群分流导致的翻台率和营收下滑也就成为必然。

△海底捞2021中期报告

  第二个是部分门店亏损。

  餐饮企业在快速扩张的背后,或多或少会带有“抢地盘”的心态,原本客流量充足,只能支撑一家店的商圈,可能会进去多开一家或几家;原本客流量不足,应该回避的商圈,可能会继续“战略”需要而先去开一家;原本没打算开的商圈,架不住物业给出的租赁政策太有诱惑力,所以也带着侥幸心理去开……

  原本海底捞开店是先有了合格的店长,然后才“为他们开店”,而且这个店长再选址等,有很大的话语权,这也是海底捞的门店,以前非常稳健的原因。这两年的快速扩张,很可能是反过来了,也就是先建店,然后再匹配合适的店长人选!这也将打破原有的稳健,而让一部分门店,面临困难!

  基于上述原因,海底捞的部分门店开始出现亏损:大部分是新增门店,无法获取足够多的到店客流,连上街派发传单这样的传统方式都用了,都还无法解决。一小部分是原本生意就一般的老店,因为客流继续被分流,导致生意下滑到盈亏平衡点以下,也出现新客和回头客都不足的问题。

  面对这两大问题,海底捞肯定是想两个问题都同时解决,但第一个问题难度太大,牵扯到的问题实在太多,无法短时间解决。所以,从现实可能性考虑,他们必须优先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部分门店不盈利问题,要么想办法让这些门店扭亏为盈,走上正轨;要么就只能壮士断臂,选择放弃!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