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698.35亿元,同比减少3.9%;净亏损21.78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20.28亿元,由盈转亏。第三季度净亏损10.95亿元,由盈转亏。
不仅如此,过去三年里永辉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20.35%、20.36%、9.8%,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8.52%、5.63%和14.76%,业绩出现显著波动。二级市场投资方开始逐渐撤离,永辉的股价断崖式下跌,永辉超市市值巅峰时期超越千亿,如今仅有350亿元。
此外,还有红旗连锁发布的财报也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4.64亿元,同比增长7.56%;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下降9.90%。前三季度公司共实现营收70亿元,同比增长2.82%;归母净利润3.49亿元,同比下降13.33%。红旗的盈利能力出现下滑,但营收情况好于同业。
受疫情影响,菜市场、农贸市场等逐渐关闭,大型零售超市如永辉等需要稳定食品供给,其实短暂地受到了利好,导致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的营收基数较高;疫情平稳后,消费者养成线上购物习惯,但传统商超的线上渠道不够成熟,导致去年四季度以来营收增速放缓。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0年行业基本情况及超市百强调查”结果,2020年中国超市百强销售规模为9680亿元,同比增长4.4%,约占全年社会快消品零售总额的5.5%。行业整体增速开始放缓。
? 全渠道布局未成熟,拖累业绩
从自身层面分析,海豚智库认为传统商超业绩下滑主要有两点原因:线下,开店速度越来越慢;线上,渠道没有完全打开。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超市百强销售额与门店同步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企业仅有15家,销售额同比下降的企业有32家,门店数同比下降有26家。
因为超市的商品毛利较低,通过加快商品的销售速度才能达到更高的利润,如果不能像Costco那样靠会员收入盈利,那超市就必须靠规模吃饭。
首先,在门店拓展上,以永辉超市为例,早已放慢了开新店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新开超市门店28家,第三季度新开门店20家,新签约12家。从去年开始,永辉门店数量就缩水了18.6%。永辉开店增速明显放缓,让市场大感紧张,因为这意味着业绩增长没有了主力支撑。
相反地,红旗连锁近年来一直保持了较快的规模扩张。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开门店达到355家,前三季度门店数量净增加333家,目前公司已超额完成此前所定全年新开门店350家计划。所以红旗的营收仍能实现增长,稍好于同行的表现。
其次,在线上渠道布局上,国内商超必须走新零售之路。互联网正加速将零售商品搬至线上销售,持续对过于依赖线下门店的商超品牌带来挑战。要实现翻盘,只能靠自己顺应时代变革的潮流。
永辉不是没有尝试过利用实体零售密集的网点资源,拉进与消费者的距离。此前孵化的超级物种、mini店等业务吸引过腾讯和京东的资本支持。但因为缺乏线上基因,基本盘过于依赖线下,其线上表现并不突出。
相比之下,物美和多点则更强一些。根据弗诺斯特沙利文的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多点APP拥有809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约为1010万,用户的复购率约为63%,高于同年约40%的行业平均水平,产生的零售额占物美零售总额的70%以上;麦德龙中国在2020年5月推出付费会员后,目前有148万名会员。
海豚智库始终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能否要提振业绩关键要看其线下服务能力的恢复程度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速度,这两点是也是决定业绩表现的关键。
因为生鲜、快消品等高频刚需商品的电商化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又存在难以保鲜、高履约成本等痛点,相关商业模式往往难以获利,通过何种方式打开线上渠道,市场也在不断试错,直到2018年社区团购模式上线。近年以来,社区团购模式逐步完善,盈利性已在局部地区获得验证。2020年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意在聚焦高频场景、拓展盈利空间。
? 补足短板,传统商超加码社区团购
传统商超针对下滑的业绩,部分企业认为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外部包括“社区团购的扩张”、“疫情防控常态化”,内部受企业运营方式变动等影响。
事实上,社区团购更多的是聚焦在下沉市场。去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巨头集体布局社区团购,通过渗透下沉市场逐渐扩大规模。而像永辉超市,其核心区域市场,一直都是福建、川渝等地二、三线城市,以及北京部分地区,且高度依赖实体店。二者间的相互影响有限。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传统商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