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高级质量经理尼力曾表示,公司2021财年计划在中国新开600家门店;到2022年,星巴克将在国内开满6000家门店,且将下沉到更多的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
对星巴克这样的龙头来说,无疑是做好了烧钱的准备,关键是他也有钱可烧。相比之下,目前仍处于发展初阶的Manner是否有这个底气,就很值得商榷了。
除此以外,Manner制作咖啡所使用的机器为半自动咖啡机,而星巴克、瑞幸等使用的都是全自动咖啡机。
相对于全自动咖啡机,半自动咖啡机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咖啡师的技艺水准,从而呈现出优质的咖啡口感。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咖啡师的水准必须“在线”,否则即使是同样的单品,制作出来的咖啡在口感和外观上也会参差不齐。在持续的高速扩张之后,新开设门店里的员工水平能否维持高标准也将是一大考验。
数字化则是Manner的另一个软肋。
目前,Manner仅有微信小程序支持在线点单,至今没有开通外卖服务。
置身于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很难想象一个雄心勃勃的咖啡连锁店可以脱离数字化业务而“独美”。尤其是当未来拓展到门店数不多的城市,外卖服务更是不可或缺,否则难以抢占市场份额。
从这一点上来说,Manner必须要向星巴克、瑞幸等品牌学习。今年5月,美团龙珠独家投资的数亿美元融资,Manner表示这轮资金将用于门店拓展及数字化投入。
下沉市场,对于包括Manner在内的连锁咖啡来说是华山天险一条路,却又不得不走。
平价模式:是最优选吗?
在大多数消费群体眼中,便宜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Manner选择的低价路线正是为了和星巴克形成错位竞争。低价战术有赖于成本的控制和消费者的高频复购率,这两者在品牌的极速扩张中都会遭遇挑战。
首先从成本端来看,主要分为原材料成本和门面成本。
就原材料成本而言,Manner主打的是精品咖啡,成本明显高于普通咖啡。而就门店成本而言,Manner能在上海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小门店将成本压降到最低位。
这种小门店的运营模式对于城市的商业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在商圈热度足够、人流量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跑量目标。因此,Manner的策略在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是行得通的,但在广大二线及以下城市就难以为继了。
其次,在一线城市消费市场中以平价著称的Manner到了下沉市场就未必显得性价比那么高了。
蜜雪冰城从下沉市场发家,并没有什么秘诀,靠的就是两个字——便宜。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主打轻型咖啡,6~12元的单价确实能称得上物美价廉。
不仅如此,冻干咖啡的迅速崛起也分割了现做咖啡的部分市场,而冻干咖啡的价格相对也是亲民的。
即便口感上有所区别,但低价永远是最具有冲击力的战术之一,而低价的下限永远会有人来打破。
低价,是护城河,但绝对算不上有深度的护城河。
除了价格外,高品质的咖啡、可爱的周边、企业所传递的文化理念,这些都是加强客户黏性的重要元素。
例如,星巴克每年春季的樱花杯、每年圣诞节的限定特饮等爆款产品总是会引发粉丝们的一大波打卡晒图。这并不是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和杯子便宜,而是消费者在认可了品牌产品的基础上,愿意支付一定的品牌溢价。
反观Manner,虽然也有诸如桂花拿铁、手冲咖啡这样拥有一定口碑的单品,但距离成为爆款仍有不小的差距。打造并积累爆款,将是Manner未来立足市场的根本。
平价和高溢价都有着各自的优势,但这样的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将遭遇同行的激烈竞争。
于品牌而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在产品销售的量和价之间寻找一个最优的平衡点,从而将利润最大化,使得品牌拥有更大的定价权和更多的市场份额,才是经营的王道所在。
细数过往的独角兽公司,在发展之初往往是甜蜜期。资本的注入配合业务的迅猛拓展,公司将沉醉于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期。只是,高速成长期之后,扩张业务能否延续前期的坪效和利润,将真正左右公司盈利能力和未来愿景。
一路狂奔的Manner能跑多远?钱、产品、战略,甚至是运气,都缺一不可。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考拉是只鹿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