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10块钱一瓶的椰子水,1块8就能买到!还有20多天才过期,妥妥能喝完!”
上面这段分享,来自一个成立还不到一年,名叫“我爱临期食品”的豆瓣小组。这位豆友,是组内7万多名“临期粉”中的一个。
原来昨天,她逛到一家临期食品店,碰巧遇到上新,看见自己喜欢的椰子水才三块多一瓶,觉得价格非常不错,立马囤下一箱。
本以为这个价格已经很划算了,结账时才发现,竟然还是买一送一!最后一折算,每瓶才一块八毛钱!
这不,捡了个大漏的她,连忙欢天喜地的上小组汇报自己的战绩!
打到骨折的价格配上不打折的美味,这种组合实在过于“香甜”。年轻人原先炒鞋炒包炒盲盒的精致热血,在这股精打细算的捡漏风潮面前,实在显得不够快乐!
每天,都会有不少同道中人“闻着味”,找到这个小组,类似的捡漏心得也在日日刷新。
而这些,都只是临期市场的冰山一角。微博上,临期食品的话题阅读量需以亿为单位计算,在各大电商平台用关键词“临期”进行检索,会出现海量相关商品……
1
专挑临期食品的年轻人,
撑起一个百亿市场!
这届年轻人靠着精打细算,一不小心就解决了食物浪费的国际难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1年粮食浪费报告指数》显示,有17%的食物被生产出来后,未经售卖或被吃掉,便被冠以“垃圾”之名,将流向垃圾场、焚化炉或者下水道。
食物浪费,不仅给环境带来负担,想处理它们,还耗资不菲。以日本来举例,每年浪费的食物在600万吨左右,耗资高达2万亿日元。让人既惋惜又痛心。
而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和“保质期”这个词脱不开关系。“保质期”,就像个一眼能看得到头的无望判决,能做的唯有等待。
然而就是在这种无望中,一部分人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那就是“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指的是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据淘宝和科普中国联合发布的报告统计,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上挑选临期食品,并且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大。
2016年6月份上线的“好食期”,迄今为止已有超1亿的注册用户,并于2018年成功获得阿里巴巴1.1亿元融资。
除了线上销售,线下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以上海为发源地,全国各地都开设了大量的“临期食品”店铺。
拿主售2-5折临期食品和日化产品的好特卖HotMaxx来说,过去两年间,便获得4轮融资,其中包含两次千万元的大型融资,如今在上海已铺设近百家门店。
临期食品已然成为一个新的风口。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已达3万亿,即使按照1%的沉淀率算,这也妥妥是一片百亿级的蓝海啊!
那么,这么多的临期食品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首先,这个事是有相关规定的。临期食品的概念其实由来已久,2012年初,国家工商总局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随后,北京市工商局公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
2012年前后,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临期食品市场正式起步的时间。
再者,食品从生产出来,到被吃进肚子里,需要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对市场判断、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保质期的损耗,现实中很难做到按期按需卖光所有食品。
最后,对于大型的商超、市场、以及便利店而言,有着更为严格的“保质期临界”要求。一般在到达保质期限的60%左右时,还没卖掉的这些食品便被定为“临期食品”,退回给供应商。
对于被打上“临期食品”标签的倒霉蛋,供应商别无他法,只有重新拉回自己的仓库。
返运势必增加运输成本,运输途中也会产生损耗。再者部分食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返运使得保质期进一步缩短,还有不得不考虑的租金,以及时间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一个“赔”字!
因此,供货商大多选择把这类食品,就地处理。然而为了尽可能的挽回成本,低价卖出是最优的选择。
这样一来,围绕“临期食品”的全新商业模式便应运而生。他的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在低价获取货源后,于保质期前售出商品,赚取进货价与销售额之间的利润。
另外,还顺带解决了食物浪费这一国际难题。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一个字“值”!
2
“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了”!
根据《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目前中国临期食品的消费主力为年轻人,年龄介于26-35岁的占比47.8%。
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这届抠门的年轻人,会把临期食品也列入自己的日常采买清单,兴奋地体验一把老年人抢购特价的快乐!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