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超级文和友热度正高时,广州店却遇冷。
独角Mall团队曾在4月底实地探访广州超级文和友,发现几乎不再需要排队,用餐人数相比此前减少不少。
更让人意外的是,许多“名店”纷纷离场。界面新闻走访发现,盲公丸、风筒辉烧烤、唐氏秘制烧鸡翅等店铺或关闭,或换了店家。除了餐饮店,文身店和算命店也已离开。
据“拾广”报道,风筒辉之所以退出超级文和友,主要还是因为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虽然超级文和友给出了很大的优惠:店租、水电全免,只按比例收提成。同时,其他离开的几个店铺也表示,客流量和收入在减少是离开的原因。这已很明确的可以看出,超级文和友热度已然下降不少。
对于这种情况,超级文和友的态度却很淡然。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到,要维持社区良好的运转,需要不断地试错和实践。
难做的网红生意
超级文和友在广州遇冷,或许既是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主要是因为做得“不够广州”。
业内认为,超级文和友最大的困难是模式无法在城市间复制。长沙要做成长沙老城的样子,餐饮需是地道的美食,放在广州深圳亦需要如此。但是,城市与城市间风格差距极大,换城市相当于从0开始。
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沙人,文宾和几位创始人经历长沙变迁,对家乡饮食熟稔,自然明白当地人喜好。但是,他们和广深就没有那种默契。从装修到食物,做不到让顾客共鸣,自然没人愿意常来。虽然杨干军提起过,未来每个城市的高管必须50%以上是本地人。现在看来,这个政策或许在广州没有落实好。
翻看某点评平台,大家来到广州文和友,吃的最多的还是来自长沙的小龙虾,反而对当地特色菜评价反而一般。
有网友点评一针见血:“其他广州老字号在这里也是凑个热闹,不是说不好吃,只是没有那种传承的感觉,还是更喜欢到老区小巷里去。”文和友只是做到了形似,却没有做到魂似。
没有魂的美食难留住顾客,过于复古的环境亦如是。有消费者认为,看一下文和友的消费群体,大抵可以知道原因。文和友主要顾客还是Z世代的年轻人,但其实从他们记事起,老城要么破败,要么展露新颜,所留记忆不多。文和友的风格破破烂烂,很难让这些年轻消费者产生共鸣。
因为环境和菜品都难深入人心,超级文和友就沦为单纯的网红打卡地。就像消费者留言那样:“网红店拍照你不错,如果是为了美食就算啦吧。”类似的评价,在文和友大本营长沙也不少,几位北京的游客也表示,“去过一次不会再去第二次。”
除此之外,矛盾的引商模式,也让文和友难以吸引道地味道。文和友的引商标准有三条:一是,老字号,且有10年以上;二是,非连锁品牌;三是,生意要好。矛盾的点在于,老字号往往以夫妻店为主,开分店人手不足,味道难保证。搬店到文和友风险大,竞争大,前景未知。真相是,赚钱的老字号,往往不愿意搬家。
或许是广州的挫败给文和友上了一课,深圳文和友代表菜品不是小龙虾,而是生蚝。但是,这并没有给深圳消费者带来惊喜。“为什么没有小龙虾”“生蚝就很普通”“一开始吃几个还好,吃多了就容易腻”“价格贵”等评价在点评平台并不少,暗示着深圳文和友困境并无不同。
现在看来,不管文和友给自己的定义是“市井文化博物馆”,还是“中国美食界的迪士尼”,餐饮仍旧是其命脉。如何获得消费者味蕾的认同,是其最大的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文和友要想坚持下去,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坚持不同地域的特色;二是统一做成长沙特色。据南方都市报消息,广州文和友将会对场景和主打菜品进行更新升级,放弃第一点的几率可能极小。
虽然文和友热潮渐渐散去,各种质疑与唱衰声音不断,但是其流量基础依旧不可小觑。有媒体测算,2020年,仅长沙超级文和友在“两微一抖自媒体”的曝光量,累计超过了60亿次。今年五一期间,广州文和友热浪再起,网上排号一天最高能到6000桌,其余几天均超3000桌。此外,据消费者反馈,在高峰时期,各地文和友还是需要排队。
抛开文和友本身成绩不谈,在国内商业地产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文和友的出现其实未尝不是一针兴奋剂。它最终会是昙花一现,还是成长为行业标杆,都需要交给时间去证明。
来源:铅笔道 文/林森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文和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