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微信公号5月15日消息,《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其中特别提到,食品经营者应当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以往临期食品的处理是不少商家面临的难题,不过如今,这些临期食品不但不愁销,还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三折到五折、主打性价比
临期食品成年轻人新宠
吴先生的零食架上,摆的几乎都是他从网上淘来了的“临期零食”,也就是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临期食品消费者 吴先生:购买频次一个月在四五次左右。我觉得用最低的钱,购买到这样大品牌的零食商品,是个性价比比较高的体验。
同样的产品,日期决定了售价。吴先生说,一箱售价在45元的牛奶,一旦作为临期食品打折促销,一般只需要25元就能买到。便宜划算,正是不少年轻人选择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原因。
在某社交网站上,有一个由30000多人组成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小组标签写到“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临期食品爱好者人数的日益壮大,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商机。
临期食品电商商家 雷勇:我们已经超过了1.1个亿的用户,仅淘宝的店,经营不到两年,已经有六七十万的粉丝了。
某电商食品行业负责人 彭鹏:淘宝上现在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差不多近万家了。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以年轻人为主,90后、大学生,包括在二三线城市上班的青年人。
价格打折
临期食品安全会“打折”吗?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尽管临期食品的消费群体在不断壮大,但是,在很多消费者的潜意识里面,一分价钱一分货,低价的产品,可能多多少少会有点问题。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够放心食用呢?
记者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更青睐饮料、奶制品、薯片等能够在短时间内吃完的食品。而在选购像面包糕点、生鲜饭食之类的食品,大多比较纠结。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你是在靠谱的超市或其它渠道买的,不用担心它有什么不安全的地方。
专家提示,尽管临期食品能够放心食用,但购买时,也要特别注意阅读储存说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比如说一个食品规定在负18度下,保质期是12个月,要是把它放在负8度下,它的保质期就会缩短。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大量的海外食品。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以上。
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新兴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管政策。
“临期食品”市场大,有卖点也有痛点
现在国家对食品浪费问题越来越重视,临期食品的二次上架销售既减轻了商家的库存积压,避免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的确是一举多得。
但是,要守好临期进口食品的安全底线,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目前,相关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还没有细则,是否要设立临期食品销售机构的准入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来源:央视财经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临期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