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从人的角度,在上海,有一家主打小龙虾的餐厅,营业时间从21:00 到凌晨6:00,所有服务员都是身高180cm以上的年轻帅哥,餐厅的品牌形象海报文案是“这里的虾,很大”,也是一度刷爆朋友圈,还登上当地热搜话题榜。
最后是从事的角度,相对而言,这个角度是最有挑战和难度的,这是因为,从事的角度制造传播话题,对品牌知名度和操盘手有一定要求,比如在抖音上疯传的《吃海底捞的省钱攻略》。
与此同时,制造流量还有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学会“借势”。
2014年底,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三走政策”,即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以性价比高而被高校大学生群体认知的某火锅品牌,就与某运动APP和某“颜值神器”合作,发起了“靠脸吃饭,实力买单”的营销活动。
凡大学生群体从高校校园走到餐厅门店,注册会员,就可以凭“颜值神器”APP所显示的颜值分数或运动APP所显示的步数,兑换相应分数/步数的现金优惠券和菜品折扣券。
这就是一个典型地借助政策导向和流行趋势的营销事件,一方面,提升了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进店率,从认知品牌转化为进店消费;另一方面,吸纳了大学生会员并引发了他们的主动传播,此外,一批高校媒体以及社会媒体也从不同角度,对该活动进行了传播报道,形成了传播广度。
再来看一个借势网络流行语的案例,曾经网络上非常流行“对不起体”,某餐饮连锁企业,在新产品上市的自有媒体推广中,就以“对不起,我来晚了”为标题,讲述如何精心准备食材,匠心研发配发,才这么晚推出了新产品,推文不仅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留言和转发也破了该企业的历史记录,新产品上市点击率非常喜人。
从“制造流量”到“创造流量”
如果说“制造流量”的核心是餐饮企业,是餐饮企业制造内容;那么“创造流量”的核心就是“人”,是“人”创造内容。
产品也好,门店也罢,都无法“创造流量”,它们只是载体。媒体无法采访一盘菜、无法采访一个门店,只能采访鲜活的“人”。要用“人”来赢得“流量”,就好比很多企业请“明星代言人”,餐饮企业要寻找“网红或达人”探店,都是这个道理。
绝大多数餐饮企业的利润薄,并没有足够的市场预算经常请网红或达人探店,更没有预算去请“明星代言人”。
那么,该如何以“人”为核心,“创造流量”呢?
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客流,是餐饮企业的宝贵财富,将“过客流量”转化为“常客留量”,也就是会员,至关重要,他们恰恰可以成为餐饮企业“创造流量”的源头。
正如笔者在《餐饮企业会员运营实战指南》一书中所讲,从本质上看,会员是对餐饮品牌相对忠诚的群体,愿意为餐饮企业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财力,也相对愿意“帮助”自己所热爱的品牌“创造流量”。
那么,无论是将会员转化成为餐饮企业的“传播源”,还是从会员群体中选拔出餐饮企业的“草根代言人”,都可以打破“发优惠券,给折扣,享更多福利”的传统流量玩法,强化与会员的“情感互动”。
同时,结合会员异业、会员圈层等多种运营会员的“秘技”,餐饮企业提供“平台”,让更多的会员们社交起来,互动起来,让会员们创造产出内容,更可以实现“激活留量(存量),拉动增量(更多的流量)”。
餐饮企业可以通过举办线上或线下的会员选拔活动,从会员群体中选拔出较为活跃且有影响力的会员,把他聘请为餐饮企业的“草根代言人”,给予诸如“颁发VVIP会员证书,全年8折通用卡,每季度一次价值888元霸王餐等权益,让“草根代言人”扮演传播内容产出者的角色。
“草根代言人”可以优先成为餐饮企业布局新零售的分销代理商,用一定优惠价将产品给到“草根代言人”,让其通过自身渠道去售卖带货,赚取佣金提成..... 如此一来,从餐饮企业会员群体中选拔出来的“草根代言人”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名利双收”。
而其它绝大多数会员,既扮演着内容分享传播者的角色,又可以在成为“草根代言人”的道路上,扮演内容产出者的角色。
小 结
从“花钱买流量”到“制造流量”,再到“创造流量”,既是层层递进,也是不同阶段的并行。
究其根本,就是要以结果达成(品牌目标或生意目标)为导向,来决定所需要的资源,所规划的路径,所采用的方法论,这才是餐饮企业需要认清的“底层逻辑”。
来源:红餐网 王紫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