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开出第5000家店了。
对这个庞大的门店体系,我最好奇“人”的问题。
它有近6万名在职员工,每年新增1万个新工作机会,平均每15小时就晋升一位店经理;也走出了无数独立咖啡馆主、区域总监、品牌的创始人、高管。
星巴克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每15小时晋升一位店经理
多少饮品老板是“从星巴克出来的”
4月底,星巴克臻选·青岛万象城店正式开业。
这家星巴克的一大特色,是能喝到体现青岛“啤酒之都”特色的精酿啤酒。
这是山东省首家星巴克臻选店,也是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第5000家门店。
进入中国22年,星巴克建立起了国内最大的咖啡门店体系,覆盖200个城市,中国也是星巴克在全球发展最快且最大的海外市场。
如此庞大的门店规模,必然要靠“人”来支撑。
据了解,目前星巴克中国有近6万名员工,每年还要再增加10000个新工作机会,平均每15小时就晋升一位新的店经理。
如果要将所有曾在中国星巴克工作过的咖啡师都算上,那绝对是一个更“可怕”数字。
在饮品行业,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从星巴克出来的人”,他们有的开出了自己的咖啡馆,创立了自己的茶饮品牌,有的成为了资深研发、区域管理。
饮品店招店长、管理层,如果听到面试者有“星巴克工作经历”,会眼前一亮,抱有很大期待。
星巴克到底是怎么培养人的?那些“从星巴克出来的人”,到底收获了什么?我采访了身边几乎所有能联系到的、有星巴克工作经验的饮品人。
门店SOP意识“刻在脑海里”
很多有过星巴克工作经历的朋友,都提到了星巴克的“魔鬼细节”。
比如o.p.s.创始人Siwei,也曾是一名星巴克伙伴。o.p.s.在魔都走红,是因为他们天马行空的饮品创意。
但创意咖啡的配方再复杂,o.p.s.也能有稳定的品质。Siwei非常看重门店SOP,在她看来,这是因为当年星巴克严格的流程、卫生要求,已经刻在了脑海里。
采访中,星巴克对他们影响最深的,普遍有3个方面:
1. 强迫症级别的清洁,每一道工序都和食安有关
“在星巴克干过的人,都有清洁强迫症。”一位曾在星巴克工作、现在成为资深茶饮研发的朋友说。
比如,星巴克洗杯子,至少要经过冲洗、清洗、消毒3个步骤,再放入洗碗机中清洗。
各种不同材质的容器、搅拌棒、奶油枪、水槽、冰槽,都有不同的清理标准。
很复杂,但每一道清洁工序都和食安有关。这是5000家门店防范食安风险的屏障。
2. 不怕学不会,操作细节都有图文讲解
拿推新品来说,所有的物料、效期、操作配比,每次都会有电子版的“手册”。小到抹布放在哪、糕点柜怎么排列,都有非常详尽的图片示意。
所以即便是细节要求复杂,门店伙伴也都能掌握。
3. SOP绝不仅仅是配方,而是一切可以被标准化的细节
在星巴克,似乎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有可以标准化的空间。
比如星巴克奶缸上用的是内刻度线,因为杯壁影响,用外刻度线衡量可能会有误差;又如计时每隔一段时间,值班负责人必须要去巡一次外场。
采访中我发现,星巴克员工开店SOP意识特别强,包括所有的人员安排、清洁管理、订货量、效期管理、食安标准,甚至门店设计、物料材质,等等。
比如上海咖啡馆Marmalade的创始人沈威,如今已经开出了3家店,他不仅曾在星巴克工作过,还拿过星巴克全国拉花冠军。“门店里的吧台动线设计、器具摆放、甚至原物料的标签管理,总是有一些星巴克的影子。星巴克就是一代人心里的‘钢印’。”
——“章法和流程,对于小咖啡馆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你出品的下限在哪里。” Siwei说。
成就一套人才体系
先要成就每一个“个体”
煮叶创始人刘芳曾在星巴克任职,她印象深刻的,是星巴克“不断激发伙伴的学习热情”,主动提升自己。
我发现,星巴克有各种各样“催”你学习的办法。
比如面试,会从一杯咖啡开始,从第一次见面就开始普及咖啡知识。
一名新人要经过至少30天的严格培训,才能成为一名独立咖啡师,穿上“绿围裙”站上吧台。穿上“绿围裙”,自然想尽快升级到“黑围裙”。
小小的身份转变,就是促使人成长的一种动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