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除了电商削弱了宜家的力量,还有一层原因是,宜家在中国消费者们心中的形象也正在改变。从最初的高性价比、北欧风,转变为了“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低价位产品随处可找,高价位产品质量不够”以及“只适合用在出租房”的代表。
正如一位室内设计师表示,“宜家的低价位家具,其实做到了够用的原则,甚至有一些产品的确具有高性价比,但是高价位的家居则远远谈不上好,所以,宜家很大程度上被定位为租房过渡的品牌,因为便宜好拆卸,质感也过得去,但是买房装修会选择宜家的,越来越少了。”
这导致高频、单价低的小件消费更容易在宜家发生,而低频、单价高的大件消费更难发生。
这也就不难理解宜家为何会如上文所述,在近两年开了窍,在中国市场频频发力,且发力点一是在触网,二则是在大件细分家居场景中创新。
03
抓住年轻人,才能抓住新机遇?
尽管消费者对宜家的联名商品不乏诟病,但从销售情况来看,宜家的举措还不错。
与电竞相关的联名商品一度因为上架后迅速卖断货登上了微博热搜,而与潮牌Off-White联名的系列产品中,被疯抢的“KEEP OFF”地毯在不少地区的二手转卖价格一度被炒至原价的13倍。
而其迟到的电商渠道,也仍然吸引了不少用户。据宜家中国透露,目前其自有的电商App日活用户为15万,天猫旗舰店粉丝超过百万。
不难看出,抓住年轻人的需求,则能抓住流量。
据WIFIPIX行为数据服务商统计,消费者的待机更迭,正在深层次影响家居格局。总体来讲,家居行业目前的主要客户区间正是1980-2000年出生的“新消费群体”,而他们对家居的需求正越来越偏向于精致化、智能和个性化。

上述机构调查发现,新一代的消费者对家居空间的使用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比如休闲娱乐需求、健身需求以及儿童空间等。
所以,在市场迭代之间,传统家居品牌宜家虽然来得较晚,但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眼下的宜家有着不少新机遇。
毕竟,当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各大品牌的产品正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如果你曾走进家居产业聚集区,则不难发现,许多家居厂的产品品种都很单一,同质化的通用版家居产品随处可见,挂上不同品牌名则能销往全国各地,但独特的设计则很罕见。
所以,市场分化成为必然趋势,着眼小众市场,将成为一条重要的路径。
这一次,宜家的步子迈得还算快。2020财年(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在中国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于门店和服务升级、产品研发、数字化探索,这是宜家进入中国22年来总投资额最大的一年,钱也都算是花在刀刃上。
只不过,新一代的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并非仅仅停留在表象,而是更多地“透过颜值看本质”。所以,当他们挑选家居时,或许始于个性,但也将忠于品质。如果宜家不能撕掉“中看不中用”的标签,或许仍然难逃被遗忘的命运。
来源:锌刻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