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红认为,为了保障产业的辣味原料供应,翠宏接下来将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整合上中下游资源,用老农民的思想,带动产业发展,让产业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能获得价值和利益。
3、全产业链一定要往高技术、物联网的方向发展
食神供应链高磊认为,供应链的逻辑,除了要保证稳定且有质量的供应,还必须结合高科技、物联网进行。
“食神供应链为星巴克打造的水质过滤系统,就是通过带有物联网的过滤系统去分析和监测水质的。运营人员坐在办公室,打开iPad,就能清楚看到水的流量和净度等数值。”
高磊表示,未来食神供应链在全产业链的打造上一定是往高技术、物联网、技术管控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提炼分析数据的能力和逻辑,来整合整个设备发展的方向。
4、餐饮的价值链正在重构,慢慢转化成社会的生态
餐饮行业连锁率越来越高,冷链物流成为供应链环节里面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冷链物流尤为关注的棋盘资本马宏对该领域的创新融合分享了两个观点:
第一,疫情以后,巨头对冷链的投资加大,当冷链净资产的投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马上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冷链的运营谁来做。
马宏表示,现在冷链面临的不是设备问题,而是它的运营效率非常低,这对于冷链运营的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未来,能通过数字化升级,把冷链物流网络构建起来的企业,将会异军突起。
第二,冷链也是一个中台,未来它也会变成一个社会话题。餐饮的价值链正在进行重构,原来的产业生态会慢慢转化成社会生态。“比如海底捞,它本来是各个部门为自己服务的,现在都开始走向社会,变成社会的一份子,这样整个生态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03
餐饮企业究竟要不要自建供应链?
“餐饮供应链,到底是自建好,还是借助第三方好?”在论坛环节进入尾声之前,主持人欧峰向台上的4位产业人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正大集团资深副总裁马英龙、翠宏食品创始人钟书红、食神供应链创始人高磊作出了专业回应。
1、餐企自建中央厨房,要平衡门店规模和成本
“目前的中央厨房,总体上是1.0、2.0的版本,餐饮企业说我要一个蒸包子,供应链企业给你蒸一个包子,餐饮企业要一个烙饼,就给你烙一个大饼,整个生产效率还是很低的。”
马英龙表示,餐企自建中央厨房,要平衡门店规模和成本的问题,但这其实很难。比如餐企现在只有一百家店,中央厨房要建多大?是要建能供应100家门店产能的中央厨房,还是能供应500家门店产能的?建得太大,产能过剩造成浪费,如果建得太小,当企业发展到500家的规模时,又会不够用。
在马英龙看来,不建中央厨房,餐企或许也可以活得很好,一旦建了中央厨房,可能就要准备背上一个很重的大壳。
2、在体量、团队不够强大时,供应链应该交给第三方去做
对于平衡中央工厂和门店规模的问题,钟书红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钟书红表示,餐饮企业习惯了在前端经营门店,突然转变基因去做生产管理是非常困难的。“就像我是左撇子,要我习惯用右手拿刀,这个很难。”
他认为,不是所有的餐企都要自建供应链,除了对体量和规模的要求较高,人才也是一个限制因素。餐企还是要慎重考虑供应链的问题,当体量、团队不够强大的时候,交给第三方去做是更明智的决定。
3、无论是自建还是第三方,稳定的供应才是前提
高磊对于马英龙的观点也表示认同。“我们得承认,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开饭店开得好,不代表我们开工厂也能开得好。当然有些人可能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个概率很低。”
高磊认为,餐企无论是自建还是选择第三方供应链,都要遵循稳定供应的逻辑。从目前中国餐饮供应的大环境来看,绝大部分工厂都能满足餐企的基本需求,餐企也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和来源,到底要不要自建工厂,也许等餐企把建工厂的目的和逻辑搞清楚后,就会有清晰的答案了。
结 语
将近一个小时的头脑风暴,无论是关于餐饮供应链的新机会、餐饮供应链的创新融合还是餐企要不要自建供应链等话题,4位行业大咖都从专业的角度发表了看法。
除此之外,主持人欧峰最后的总结,也值得餐企深度思考,他说:
“餐企要完成连锁化、规模化,最逃不开的就是供应链,这必将给供应链企业带来很多新机会。对餐企而言,更重要的是明确企业所处的价值点在哪里,明白企业到底是运营基因还是供应链基因,不管是开店还是做中央厨房,都要为自己做出价值。”
欧峰直言,食材预制化、爆品食品化、菜品工业化、品牌IP零售化,四大餐饮零售化趋势,必将让5万亿的餐饮赛道,走向15万亿的与“吃”相关的产业赛道(餐饮+食品+食材+供应链)。到这时,餐饮产业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化,而供应链则将是资本化进程中餐饮企业的底盘,以及基业长青的护城河。
来源:红餐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