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制定的评分标准中,能在杯测中取得80分及以上的咖啡豆才能叫精品咖啡,90分以上的咖啡豆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比如“梦想家”“蜜吻”。
当然,连锁咖啡店也有以精品咖啡为概念的,比如京都的%Arabica、旧金山的Peet’s Coffee(皮爷咖啡)……星巴克在中国也有一家精品咖啡店Reserve烘焙工坊,就在静安区南京西路的太古汇。
不同的咖啡馆有着不同定位,最直接的反映在选址上:独立咖啡馆以静安区南部和黄浦区西部为中心均匀向外扩散。尤其是在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南京西路和瑞金二路街道,独立咖啡馆分别占69%和82%,明显高于全市64%的平均值。大型连锁咖啡馆的选址则更为“抱团”,青睐白领集中的办公楼中心,南京西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外滩、陆家嘴街道的咖啡馆密度排在前五名。
咖啡馆成为上海城市生活的社交空间
引领消费,个性化咖啡馆藏龙卧虎
从“喝雀巢速溶咖啡是一种顶级时髦”到“在武康路上手握一杯精品咖啡才有资格晒到朋友圈”,上海年轻人对咖啡文化的理解,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品咖啡与商业咖啡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价格和品质,还在于文化。咖啡里也有一条“鄙视链”:有庄园种咖啡豆的看不起从供应商那采购的,自己烘豆的看不起买现成烘好的,精品咖啡馆瞧不起星巴克,星巴克看不起瑞幸……
实际上,只有当咖啡消费发展到一定层次,才会产生类似的“鄙视链”。作家韩怀宗在《精品咖啡学》里讲到了咖啡的三次浪潮,分别是速食化、精品化、美学化。第三次咖啡浪潮就是精品咖啡成为一种生活美学态度,咖啡馆成为城市生活的社交空间。上海的咖啡文化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沉淀,有理由相信,上海的咖啡馆正在经历第三次浪潮。
上海个性化、精品化的咖啡馆藏龙卧虎。比如威海路上的Writer Coffee,占地不到10平方米,最多站得下两三人,但光一台Lamarzocco商用半自动咖啡机就价值10万元,有5种不同产地的咖啡豆供消费者选择做手冲咖啡,甚至还提供SOE拿铁(以单一产地咖啡豆作为浓缩的拿铁咖啡)。
从“喝雀巢速溶咖啡是一种顶级时髦”到“在武康路上手握一杯精品咖啡才有资格晒到朋友圈”,上海年轻人对咖啡文化的理解,在短短的三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显示,与美国、韩国、日本这样的咖啡消耗大国相比,中国咖啡消耗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01%,而上海就是这个庞大市场的引领者,不仅是以咖啡馆的数量取胜,更是表现在其消费层次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肖书瑶 曹俊 狄斐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咖啡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