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成了行业提效,及挖掘增量市场的必须。
这其中的主要价值体现则可能有两块。
首先,只有去源头做供应链,做标准化,才能做好生鲜品质,才能更好做差异化,进而才能保障毛利,并实现规模化、效率化发展。
如果从批发市场采购,量大到一定程度,能获得的供应和品质是不稳定和难以保障的,且会受制于多层级分销体系,导致分润、搬运环节过多,周转效率也不高。
信息不畅则会扭曲供需、让价格不透明,最终导致地头的采购价到零售价的真实价差会有1倍以上。且容易滋生腐败,不去产地怎么知道底价呢?
因此,做产地供应链,能部分解决这些问题,能提升生鲜流通效率,稳定供应和品质、提升商流周转,赢得规模效应和差异化、利润空间。
过去,这一块比较难做的地方在于,中国种植分散,农业落后,做产地需要做好产地标准化等,否则,很容易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情况。
超市则因“二房东”盈利模型过去也无动力去产地深根细作。但当下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则需要超市去产地了。
其次,有增量市场、成长空间可挖掘。
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过去人们购买生鲜,只有一个渠道,就是到农贸市场、菜市场购买。后来有了超市,又有了社区店。再后来电商出现了,电商都分几条赛道,有前置仓、有店仓合一,还有社区团购。未来,则还可能会有很多渠道出现,比如直播渠道等。
技术的进步、消费习惯的变化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渠道供给,越来越细分的市场,以及越来越低门槛化的准入。
这就带来了两个商业趋势。
一个是零售商需要多业态全渠道发展来满足日益多元化、细分化的消费需求。
但是每个业态的供应链又存在很多差异,基于过去供应模型是无法支撑多业态发展的,会有很大的瓶颈,导致无法满足市场细分需求,进而失去市场份额。
这个时候,就要迭代供应链了,要去源头做订单农业、做标准化、做加工、做分选分级分品。
另一个趋势是,市场也会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小商家、KOL正在大量出现。他们能聚集一批订单,但每家的订单总量可能不多,且非常分散。这就决定了他们没有能力做品控、做标准化,他们的供应能力不强,像搞直播卖货的就老翻车。
这个时候,会发现供应链端可能要出机会了。当下游日趋碎片,市场就可能需要一个强大的供应平台。类似于S2b的供应链平台,来满足这些碎片化的需求。
这块就是增量市场,但要挖掘这块增量市场,需要架构出新型供应链体系和竞争力,需要去产地做分选与标准化,需要建立效率化的、能快速反应履约、能覆盖全国的流通网络。
来源:商业观察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