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此前消费者对植物肉的印象,多在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那么随着雀巢嘉植肴等植物肉进入众多中餐餐厅、盒马等零售端,植物肉已经开始一点点渗透我们的生活,消费者也开始一点点接受这样的设定。
植物肉,或许正在成为真肉的替代品。
植物肉近些年可谓风头正盛,市场上、媒体端时不时便能看到它的身影。
肯德基推出植物肉产品,并在北上广深等6座城市上线;星巴克上线“植物肉”午餐菜单;美国披萨品牌棒约翰,也在中国推出首款植物肉披萨;德克士推出新型植物鸡肉汉堡……
但由于植物肉的研发、生产等,多源于国外,导致植物肉多为肉饼、肉糜等,作用到产品上,也就多局限于汉堡、披萨等西餐产品,对中餐的涉足不多。
这对国内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其实并不算太友好,归根结底,中国人还是更习惯于中餐,洋快餐、西餐只能算是一众调剂,没法成为“主打”,这也正是植物肉向国内市场全面铺开的主要难题之一。
不过,这样的情况今年正在发生改变,随着雀巢嘉植肴等一众品牌的植物肉产品进入中餐餐厅,植物肉似乎正在“攻克”中餐市场。
01
多家中餐厅推出植物肉产品
就在今年,肠粉老店红荔村推出植物肉肠粉;市面出现了涮锅用的植物蛋白肉条/丸、红烧植物肉狮子头、植物肉锅贴等;大润发、欧尚、盒马鲜生等超市门店,以及天猫、美团等电商平台都上架销售植物肉的水饺、春卷和肉饼等食品。
但这些仍多为快餐,以及复热、即时食品,依然没有涉及中餐的核心——正餐。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只有植物肉产品进入更为大众化、“正式”渠道的正餐,接受市场检验,似乎才真正意味着植物肉开始逐渐“适配”中餐。
而真正引爆新一轮植物肉讨论潮流的,可能还要算是雀巢嘉植肴品牌的发布,及其合作研发的多种菜品在多家中餐正餐餐厅上市售卖。
12月5日,老字号港式茶餐厅连锁避风塘,在其上海的58家门店,上线了香煎黑松露植物牛柳。避风塘的大厨表示,这道菜是将原来的香煎牛柳,搭配嘉植肴的汉堡牛肉饼改良而成,将牛肉饼切成条,加上黑松露与时蔬一起炒制。虽然原料采用的是植物肉,但从肉感而言,和真肉并没有太大差距,口感上也能达到菜品味美多汁的要求。
中餐连锁丰收日则将嘉植肴植物猪肉糜制成了卤肉酱,搭配时蔬和米饭,推出冬之素肉一人食套餐,并在其上海门店的外卖平台全面上线,受到消费者特别是白领群体的极大欢迎。
极受北京本地人欢迎的北京宫廷菜四季民福,更是在日前一口气上新了3款植物肉菜品,分别是:用嘉植肴植物猪肉糜塑成小排模样,淋上糖醋汁而成的糖醋素排;菌菇素肉酱蒸鲜百合是用嘉植肴植物猪肉糜制成肉酱,淋在鲜百合上蒸制而成;经典菜品妃子笑,则是将嘉植肴植物鸡块打碎制成肉丸,外面包裹上红色脆花颗粒炸制而成,因菜品形似荔枝,美名曰妃子笑,外酥里嫩,口感鲜香。
除了中餐,植物肉在西餐部分也在持续发力,不仅被用在汉堡、披萨等植物肉常用菜品上,意面等更偏向正餐的菜品中,也出现了植物肉的身影。
失重餐厅12日推出的两款植物肉菜品之一——植物肉酱意面,就是用植物牛肉糜制成的;广州卡朋西餐厅在15号也推出了植物牛肉咖喱焗饭。此外,不仅北上广,内陆的武汉等城市,也开始有植物肉出现在意式、烘焙等餐厅。
02
植物肉正迎来更全面的普及
进入下半年,植物肉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只见刮风不见下雨”,被当做“噱头”一段时间后,国内的植物肉市场,似乎在今年迎来了爆发。这不仅是植物肉厂商、餐企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需求的显现。
健康饮食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42%的中国人,正在尝试减少肉类摄入,而且这部分人群数量与日俱增。
加上新冠疫情后,消费者也更加注重饮食健康,疫情带来的人们对食品安全、社会、环保问题的思考,对植物肉的讨论也更加热烈。
有关调研结果也显示,和6个月前相比,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的红肉或海鲜摄入比以前少了,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自己吃了更多的水果、蔬菜和植物性饮食。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出于健康考虑而减少了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减肥,则是他们的第二大动力。
同时,对国人而言,传统教育中一直有“食素有利健康”这一项,所以相对于外国,国人对“植物性饮食可以带来广泛益处”更为坚信。
但这也导致了口腹之欲,和健康餐饮之间的矛盾。而植物肉,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良策。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植物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