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餐饮零售消费的客群需求与逻辑
可以确定的是,餐饮零售化最大的场景、功能、需求等对标的都是餐饮,它起源于餐饮,也必然有反哺餐饮的价值。
在餐饮需求方面,好吃、新鲜、价格适中等都是必备要素,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餐饮门店都能做到这几点,目前餐饮业有一定数量的全国连锁品牌还未能体系化解决食品安全,还有更多的门店(包括品牌)为了标准化、节约成本而不惜以“去厨房、去服务”为核心,这意味着人们在餐饮业即使到店消费也不一定能对标好吃、新鲜、价格适中的基础需求。
在新餐饮氛围下,标准化、高效、会营销这三点成了主客交流的新逻辑点,其更是凌驾于好吃、新鲜这两大原生需求之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缺陷事实对餐饮零售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虽然顾客对餐饮需求有自己的想法,但它也非常受环境限制,如果说周边的餐饮门店都很难吃,这时候来了一家便利店,此时这家便利店的餐饮产品即使不好吃也是不碍事儿的。
人们对于非餐饮门店的餐饮产品(如机场餐、火车餐、便利餐)的评估尺度并不是好吃、新鲜,而是价格是否更低、产品搭配是否丰富、包装颜值是否夺人、便利程度如何等。
可以看出,餐饮零售指的是非餐饮门店的消费,解决的是顾客在餐饮门店以外的需求,它和外卖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重合的,而外卖又与餐厅在大多时候也是重合的(虽然外卖解决的是顾客到店之外的餐饮消费,但依然有辐射范围限制),在外卖和餐厅都满足不了的地方才催生了餐饮零售化的价值与消费必要性。
如果把时间往回调,我们就能看到,餐饮零售化抢的其实是零食、方便面、零售水果等的市场,随着周黑鸭等预包装卤味加入战场,餐饮零售化的消费习惯才被逐渐激发和培养。
人货场是新零售的关键改革,但它与餐饮零售化的土壤并没有同构性
餐饮零售化是一个蚕食、催生出来的市场,它不仅有根源、有需求、有场景,更有消费,即使单从消费的角度看,餐饮零售化也是一个值得入局的方向。
回到前文的观点,餐饮人在入局零售化建设或者改革的时候,品牌方并不能单纯以零售化产品作为着手餐饮零售化的标签,餐饮零售化从当下看来,它也并不是单指产品的需求对应。
从传统餐饮到新餐饮才有了餐饮零售化,其中更不能忽略新零售概念对于餐饮零售化的推动力。
新零售的关键词是“人货场”,在传统零售和传统餐饮里,两者的人货场并无太大的区别,顾客有了餐饮、零售的需求,此时都只能到店解决,在传统模式下,人是货(产品)与场(需求指向)之间“并不紧密”的核心。
PS:并不紧密指的是人在其中既是核心,但又无法被抓住,经营者没有对之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传统餐饮和传统零售模式下,主客之间的关系全靠顾客主动,似乎是需求和竞争决定了消费,在这个阶段,品牌方就几乎谈不了坪效,更考量不了人效。
当新零售落地的时候,实则餐饮业已经进入了新餐饮的范式,从行业可见,带动新零售概念的盒马的亮点之一就是将零售和餐饮放在了同一个场内,可见似乎正是因为新零售思维搭配了新餐饮才促成了真正可落地的新零售实际,顺延下来才有了我们当下大谈的餐饮零售化。
新零售已成定局,而新零售的思维也走出了零售业并走进了餐饮业,基于此路径,我们要明白两个逻辑:
1)、纯粹的新零售和餐饮零售化并不是同一回事儿,餐饮品牌用新零售思维做零售化改革也不意味着此举就是完成了餐饮零售化的改革。
2)、新零售帮传统零售业解决了其发展方面的质变及量变,那么,餐饮零售化也必然能帮餐饮品牌引发一定的质变及量变。
再由于餐饮零售化与新零售有一定的同构性存在,所以我们还得关注新零售的具体本质,包括该本质的餐饮化迁移路径。
回到新零售的原始概念,该概念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在开拓线上订单关系的同时也引发消费者到店体验。
在数据的加持下,线下的“场”终于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一是动向和产品体验的契合设计,这一升级改变了传统零售非得让顾客按既定路线绕场一圈的劣质文化,并以高频、刚需、高价值的产品作为连接;二是用灯光、产品颜值、产品色差实现美学设计,让“场”有了“景观”的功能、实现了真正的场景化;三是将线上/线下双引流产品价值化,这一升级同样改变了传统零售用劣质/边缘/临期/低价值产品做促销的惯例。
可见新零售实则是从线下的场景、产品、经营、服务等都做了对顾客有价值的质变,同时更利用线下质变的逻辑服务线上,最终也给线上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反传统质变。
来源:筷玩思维 李三刀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