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CBO团队开启了疫后的首站市场调研,选择了化妆品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当时,记者发现,自复工复产以来,广州、佛山、东莞的一些街边夫妻店,便没有再开业。
佛山美妆连锁店艾莎美妆邹景禧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他上班路过的一条街上,几家化妆品夫妻店都贴上了“门面转让”“店铺转让”等。“当时还以为只是这条街才有,后来发现大部分的街边单店都在不同程度的撤离,其中还有我认识的,我悄悄打听过原因都说干不下去了。”在邹景禧看来,一是疫情成为零售门店自我进化的“催化剂”,其次则是竞争让夫妻店已经毫无竞争力,只能面临着市场的淘汰。
进退两难,是夫妻店当前的窘境。 广州某批发市场一位美妆档口老板告诉记者,在年初的时候想过不干这行了,但房租交足了一年,暂时难以转让出去,“可是继续开店的话,几个月内几乎面临着无生意可做”。 不过,如果想“退”,夫妻店却比连锁店更易抽身。
广州某连锁专营店老板表示,在最艰难的时候,他其实有想过关店不干的念头,但一想到关店之后,底下的那些员工怎么办,店铺转让、库存清理、账务往来等问题,就只能坚持下去。“夫妻单店,正是因为撤退容易,在疫情之下生意不好,他们可以迅速抽身。”该人士说道。
03
圈地背后,危与机并存
先看一组数据。 屈臣氏中国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业绩大跌近30%;截至7月,万宁在北京的门店数量,也从18家缩减为12家。此外,今年一季度,丝芙兰所在的零售部门销售额大跌25%至202亿元;悦诗风吟大跌31%,继去年关闭40家门店,计划今年再关闭90家亏损门店。
另一家莎莎国际,据其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2019/20财政年业绩报告显示,期内,该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营业额下跌29.9%至57.17亿港元,年内亏损5.16亿港元,而上年同期溢利4.71亿港元。在中国内地,该公司总营业额下滑12.1%至2.43亿港元,同店销售额则增加5.2%。
与此对应的是零售新物种——美妆集合店,在疫情后逆势爆发。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边是传统美妆连锁店“节衣缩食”,都在经历着门店关门、艰难自救的历程;而另一方面是资本推着新型店铺攻城掠地。 有业内人士担忧,这看似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不少潜在挑战。
比如,这些清一色散发着网红气质的店铺,能保持多久的高客流量?有的网红店客单价与传统美妆店持平,但门店面积却大2-3倍、选址地段也多处于城市核心商圈,租金贵,未来的客流量能否支撑这么高的租金成本?
也有专营店老板粗略算了一笔账,一家在商业中心200平米的店铺,年营收得保证1000万元以上,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利润,如果是一些地段好的位置,成本会更高。他表示:“做生意是为了将市场做大,然后大家一起有钱赚,如果壮大了自己,却让别人没有生意可做,这是违背商业逻辑的,长久下去会形成对市场的垄断,最终由消费者来买单。”
资本入局,造就新品牌、新零售物种的出现,助推化妆品零售升级是好事,但比加快扩张步伐更重要的,是以好产品、好体验服务于消费者,深挖每一家单店的高质量。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张钊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美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