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老牌的华强电子世界,在客源高峰时段,也是门可罗雀。
黄明安四十出头,在华强电子卖了三四年电脑,他和几个卖二手手机的老板,都在抱怨利润太薄,租金太高。“当年价格不透明,可以随便报价。如今网上随便都可以查到更低的价格,而且我们的租金一直在涨,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他还说,大概从去年开始,手机类电子产品利润缩水严重,“卖化妆品,也是被逼无奈。”
“我一大男人,卖化妆品肯定不行,但能挣钱呀,雇几个小年轻去做,利润还是有保证的。”
他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档口,钱不是问题,“必须是明通那边的,已经有规模效应了,哪怕有一天洗牌,抗风险能力也相对强一些。”
我问他,在华强北做美妆,会不会有些魔幻。
不料却被他一口否决了:“华强北这块儿也不是一直就属于3C数码啊,早年这里全都是工厂吧?后来卖电视机、摄像机、打印机,然后才有了现在的电脑手机,而且外面的人可能不知道,华强北也有几次打算转型,玩具、皮革、外贸服装,都做过,只是没转型成功而已。”
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撤,这就是深圳速度,这其实是华强北的自我更新。
李资生开玩笑地说:“今晚还是美妆城,可能明天一看就是电子城,今天是电子城,明天一看怎么变成化妆品城了。”在华强北十几年,见惯了这里的风风雨雨,李资生显然并不担心华强北的未来。
潮头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李资生能留到现在并不容易,华强北以3C数码而兴,但商家数量已经大不如前。
李资生给电商卖家供货,高峰时,仅淘宝卖家就有1200家,天猫有170家,当下还在做手机,还在销售的店铺,剩下100家不到。
但是体量却在上升,以前一个卖家提三五台的都有,但是现在一个卖家起步都是三五百,卖家减少了,但是体量更大,所以我们总的体量跟以前比,反而变大了。
这正是华强北正在发生的变化。
手机品牌从原本的上千个,缩减到如今的十几个,华为延伸出来的华为、荣耀,还有小米,包括长虹、夏新等品牌渐渐远离了这个行业,中国的手机产业正在经历大洗牌,华强北自然会做出反应。
“华强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讲呢?它永远不会淘汰,它只会更新迭代。”
华强北的档口老板们普遍认为,美妆这阵风,也许会刮到明天,最晚到年末会迎来一次大洗牌,有人甚至直言,现在是供过于求,除了明通生意相对火爆之外,其他几个市场并不是特别理想,“做美妆,一个明通和一个商贸城的体量就够了。”
其实,美妆不过是华强北无数次试图转型的其中之一罢了。3C数码不足以支撑华强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屹立不倒,真正让华强北跨越40年,一路走到现在的真相,“华强北不属于数码,华强北每一次都站在了潮头。”
背靠香港而生,因线下批发而兴,当电商袭来时,大批档口上线了淘宝和天猫,或者为电商供货,华强北始终站在最前沿,牢牢捍卫自己“第一街”的地位。而如今,拥抱美妆的华强北,实际上已经站上了直播电商的新潮头。
拥有全中国独天独厚的供应链资源,拥有跨境电商,国内电商的最大的选品资源,不但面向中国,还面向世界,目前,中国暂时还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替代华强北的。
明通数码城的化妆品档口会一直忙碌到深夜12点,但黄仔会在11点左右歇业,然后他会拿出手机,将当天的订单货一一找齐,回到自己的出租屋之后,打好包,等待第二天发货。他没有淘宝店,通过社交平台接订单,赚得钱,和拉板车差不多。
他是梅州人,之前的档口老板们告诉他,早年“倒一手就能赚一把”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不信,“电商不就是倒一把就赚钱的嘛,我还不用租档口。”
他住的地方离电子大厦不远,作为深圳第一座地标性建筑,1982年竣工时,20层的楼高,69.9米的高度,是当时深圳第一高楼。
如今,电子大厦的四周已经是高楼林立,如果不是仔细留意,很容易就被忽略掉。但当你真正站到它的跟前时,它依然高大而威严。
来源:电商在线 金斌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华强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