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当穿着汉服的青年男女在城市街道翩然而行,还会有人误以为是不是在拍摄古装剧或者搞摄影创作。而如今,汉服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迅速从小众圈层走向大众化。
在今年的淘宝造物节大众之选TOP10中,前三位都是关于汉服的创意作品。
其中兰若庭研制的运动汉服,填补了淘宝网汉服品类的空白,上线10分钟就卖出了25万套,29分钟卖出40万套,刷新了记录。
汉服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一种文化,承载了汉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底蕴。
1
年销20亿,从小圈子到大生意
2013年之后,第一批90后大学生开始走入社会,他们逐渐成为消费的助力,为汉服的兴起提供了温床。
同时,经过前期大量的曝光和铺垫,有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的宣传,还有星女郎参加电影节打Call等等,汉服市场的升温信号很明显。
部分创业者正是看到这一商机大量涌入淘宝,汉服的价格也由之前的动辄上千降到了几百元。此外,2018年共青团发起中国华服日,官方的加持让汉服迎来了转折。
据统计,去年B站的国风爱好者多达8347万人,淘宝全年汉服的成交金额突破20亿,过去3年天猫的汉服行业规模增长了6倍。迄今为止,已经有2000万人在阿里下单购买过汉服。
其中,明制汉服成交人数同比上涨超过800%,成交金额超过500%。今年,阿里巴巴还将为汉服打通全域生态,进一步促进汉服品牌的重构。
汉服平民化之后,无论是在餐厅、酒吧还是地铁上,我们都能与穿汉服的人不期而遇,这些早已不是稀奇事。
汉服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由小众文化向主流文化靠拢。汉服也已经从过去的一个亚文化小圈子,变成了一门拥有数千万消费者和数十亿产值的大生意。
除了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作为推手,在汉服文化普及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即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感增强。
汉服文化的复兴,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和自我表达。
Z时代的群体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下长大,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强烈的个性特性,追求服饰差异化来彰显自我是尝试。他们购买的是生活态度和文化符号,而不仅仅是衣服。
此外,B站、抖音和快手崛起后,汉服的粉丝数呈指数增长。通过精心剪辑的汉服国丰食品,汉服文化的传播边界也在不断拓宽,越来越多人开始穿上汉服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汉服已经发展成游戏之外的另一种社交方式。意识形态相似的粉丝形成了自己的圈层文化,他们在圈层中通过穿戴汉服来寻求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比如红衣哥哥、李子柒等的汉服风短视频,以及“陈情令”、“知否知否”等影视剧IP爆发,都加速了汉服圈层的崛起。
而在淘宝这么多年的历史中,也没有哪一个品类的商品能像汉服这样夸张。
2
规模扩大,仍有阻力
汉服的市场潜力巨大,想要破圈,只靠淘宝显然是不行的。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电商化,让粉丝边看边买成为现实,而这也必然会对淘宝造成一定的冲击。
未来汉服的主要增长点,或许还是在B站、抖音和快手等平台。
不过,对此情况,阿里也早有准备。去年7月,古桃App上线,专门瞄准汉服用户,为该群体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社区。
而当汉服形成一种产业的时候,各种周边产业的发展也会被带动起来,比如摄影、租赁和配饰等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