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领域是同样的道理。网上不少网友就表示,莆田系山寨鞋,价格便宜质量不输阿迪耐克,还有什么能阻止消费者买它?
这放在餐饮行业亦是如此。
从传统的个体门店来看,经营者大多是夫妻。他们就像那些在网络上搬运文字的营销号一样,用A家的摆设、B家的餐具、C家的摆盘甚至模仿D家的特色菜品……
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多大,可能只够养活1-2家门店。这样的抄袭成果,品牌商们都懒得收取版权费。
最现实的场景是,这家夫妻店抄袭了另一家夫妻店的东西,两家人在生活爆棚的晚上大吵一架。到最后归于沉寂,权当为食客演了一场戏。
而在公司制、品牌化经营下的餐饮领域,由于非标化的存在,也使得产品抄袭一说难以被坐实。正如奈雪の茶创始人彭心怒怼喜茶抄袭时,后者创始人Neo直接在其朋友圈评论称:看来你对“市场竞争”“抄袭”“创新”这三个词的理解和我有巨大的差异。
Neo认为,创新不是抢时间占位,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把所有世界上的水果或材料拼凑起来先出了,然后指责以后的人都在抄袭。
之所以说出这一点,源于餐饮领域产品同质化问题已成为一个行业特征。
当新京菜拾久推出了熟醉蟹、鱼头泡油条、山楂鹅肝,其他品牌就不能推出吗?材料都摆在那里,无法断定人家是抄袭,还是自己做出来的。
门槛低、非标化成为了餐饮行业抄袭时间的营养皿,而暴利才是抄袭的催化剂。
在电视剧《后厨》中有一个片段,女主角到对面餐厅吃到一款排骨后,都自家后厨进行模仿抄袭。一个通宵的尝试,消耗了上百锅的排骨,这是抄袭的成本。
但我们也能想象,这锅排骨从无到有的研制成本,远高于此。
低成本推出新菜,换个菜名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这是一个高毛利的卖卖。
04
餐饮品牌要打造抄不走的东西
行业现状如此。
正如媒体报道,尽管海底捞被质疑抄袭巴奴的摆盘,但涉及的产品和外观,双方并没有申请相关专利。
最多,这是一件品牌作为的事情,而无法上升到法律上,抄袭方并没有所谓的违法成本。
面对这样的行业现实,餐饮品牌唯有加大精力投入到那些抄不走的东西上,那才是你屹立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品牌心智抄不走。
这么多年来,人们只要谈到海底捞,就会想到优质的服务;只要谈到巴奴,就会想到优质的产品。
就连巴奴在回应海底捞抄袭事件时就谈到:“海底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开创了服务主义的先河,如今又专注推出顾客喜爱的产品,我们也非常欢迎海底捞加入巴奴产品主义的阵营,共同为顾客提供健康、美味的好火锅。”
一家被同行都认可的品牌心智,这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沉淀和口碑积攒。这不是其他品牌能够拿来就用的东西。
其次,供应链抄不走。
喜茶与奈雪の茶“相互抄袭”的故事最为经典,但是这两者在供应链上又是抄不走的。
喜茶在茶叶上尤为看中。金凤茶王是喜茶招牌之一,其实用乌龙、金轩、绿茶等拼配。为保证口感,喜茶甚至出资改良土壤、改进种植和制茶工艺。
奈雪の茶更侧重于水果。每年过了4月份,很多品牌的草莓茶饮就会下架,因为草莓一旦过季,成本就会增高。为此,奈雪の茶还在全年适合草莓生长的云南,投建了168亩的草莓园。
当然,产品主义的巴奴、被称为“新深圳速度”的胡桃里等,背后的供应链条都一定有他过人之处。
最后,组织管理抄不走。
2006年以来,Costa、漫咖啡等一直在围绕星巴克提出的第三空间做文章,并且还在咖啡产品上有所改动,但一直无法触动后者的根基。这是为什么?
目前,星巴克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时任星巴克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的余华就从人力资源管理上解析了这个巨头的秘密。
星巴克被誉为餐饮零售业的黄埔军校。每年要开400-500家店中,基本都是储备门店经理一手负责,他去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还要关注生意、维护客人关系、关注库存量等。
如何搭建这个管理和培养体系,则成为了关键。
比如星巴克有一套专门的培训体系,包括专门培训咖啡师、MCM(店经理导师)、DCM(区经理教练)等。
也有4个虚拟的人才学院,不是请外面人讲课,而是让3万多员工展示自己的闪光点供大家学习。
只要这个体系能够实现全员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成长,那么星巴克的成长就简单得多。
其实,包括餐饮在内所有行业皆是如此。前端所有的市场表现,都来自后端底层系统的支撑——供应链、品牌管理、渠道分销这个全产业链的闭环是否能够打通,是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增长的关键。
来源:快刀财经 黄晓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