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餐饮老板们选商圈还要根据自身品牌定位来匹配合适的业态。首先对进驻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要有几个方面的考量:要有影院;一定要有超市,最好是精品超市;有全国时尚、特色连锁餐饮,影院、精品超市、知名餐饮品牌这样的业态组合基本满足了顾客购物、娱乐、用餐和社交的多层次需求,这样也就自然地为商圈带来大量客流。
如果商圈的体量有限,老板们还要根据自身品牌进行商圈业态细分。如品牌的定位是以年轻人为市场导向,就要重点关注购物中心的电影院、快餐型品牌以及电玩、运动等体验式业态;品牌以家庭型顾客为主的就要关注购物中心的超市、儿童业态和周边居民的人口密度。
品牌借势使巧劲,“店中店”、低价策略轮番上阵
懂得了人流匹配度、懂得了如何选择商圈,老板们还要吸收其它品牌的选址智慧,这样才能省点儿力气、实现弯道超车,所谓“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就是这个道理。
1)店中店模式,共享空间减少成本
在核心商圈开店的高租金让许多餐企望而却步,但通过店中店模式可减少租金。
比如,冰激凌品牌Stickhouse就通过“店中店”的形式来扩张,其在酒吧、电影院、景区甚至是火锅店中摆放自己的冰激凌柜台。
虾baby也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其创始团队发现,商圈内许多餐厅都有大量的闲置时间和空间白白浪费,于是这个品牌抓住契机,与一家面馆共享厨房资源、错峰使用。但随着虾baby的订单越来越多,厨房已无法被共享,虾baby当时只好关掉堂食体验店,专做小龙虾外卖。
这种店中店模式是典型的共享经济,借助共享空间的方式,节省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为品牌增加曝光度、增加销售。
也应看到的是,上述这样的模式也有品类的局限性,如冷饮因为无需依赖厨房而且占地面积小更适合这种店中店模式,而对于堂食类的餐饮品牌来说,共享空间随时有爆仓的风险。“店中店”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模式必然有自身优势和问题,当下要做的便是探索解决其问题的方式并利用其优势。
2)紧贴大品牌开店,以平价策略实现增收
麦肯这样的餐厅开店一定会选择最优的位置,餐企如果盲目跟随、正面交锋,那只有死亡,如若转化思维,或许别有洞天。
前文提到的85度C就紧贴星巴克开店,通过低价策略,成功从星巴克抢来客流,同时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
还有一些餐厅也紧贴高端餐厅开店,将门店开在商圈外围,同样以平价吸引顾客并主营外带,因此租金减少、收入增加,品牌也打造了出来,可谓是“大丰收”。
因此,“小餐厅选址肯定拼不过大品牌”的言论也就不攻自破,成功的方式千千万,弱者才会停滞不前,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敢于变革者才能抢占先机。
结语
其实在选址时,餐饮老板应抱着“不求最好,只求合适”的心理,不去争抢所谓的黄金地段,而是根据自身品牌定位来匹配合适的地段,在选址上大胆创新并借鉴好的成功经验或有另外一番天地。
此外,大家还需厘清一个认知:租金≠成本、租金=投入。
有些餐厅为了节省成本,把餐厅开在了明显有硬伤的地段,比如路边二楼的某个角落或是进深长的巷子里。这样的地段要想获利,除非有强大的IP支撑,否则再完美的营销也无力回天。
筷玩思维认为,对于餐厅来说,租金到底意味着什么?表面上看它意味着餐企老板要从腰包里掏出一笔钱租下一个门店,这是一种消费行为,往深了想,它其实是一个投资行为,餐厅的租金不是成本,而是投入。
餐饮门店不同于办公室,它会带来显著的利润。租金的高低是相对的,租金的高和低必然有它的理由,现实的情况也是租金越贵的越容易做的好,租金越低越没生意,租金高往往坪效也高。
虽然租金等于投入,但投资也有风险,老板们要量力而为、要根据餐厅的翻台率、客单价等算一笔营收账,看是否能覆盖高租金。一味冒进的话,只会落得被迫关门的下场。
来源:筷玩思维 陈啸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