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被星巴克吊打13年 行业老二Costa做错了什么?

  Starbucks的中文名叫星巴克,无人不晓。

  但与星巴克贴身肉搏几十年的Costa,许多人就未必能叫出它的中文名。

  答案是拗口的“咖世家”。

  不仅是知名度,Costa和星巴克的发展前景,更是相差巨大。

  占了中国咖啡市场半壁江山的星巴克,今年计划“要在中国增拓500家新型门店”。

  占了5%中国咖啡市场的Costa,最近却陷入了关店、裁员风波。

  据报道,Costa在青岛、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的门店在陆续关店,一共关闭了其约10%的门店!

  Costa还表示,将精简在英国的门店结构,裁员不多于1650人。

  同样是外国老品牌,Costa和星巴克在中国的差距,为何越拉越大?

  这样不同的命运,可能从一开始就决定了。

  与星巴克贴身肉搏,Costa一直被吊打

  在瑞幸疯狂搅局之前,星巴克的最大对手,一直是Costa。

  这也符合人们的印象。

  就像麦当劳旁常有肯德基,星巴克附近也常能见到Costa。针尖对麦芒,一目了然。

  不过,星巴克未必把Costa放在眼里——实力相差太大了。

  2007年,Costa正式进军中国市场。人生地不熟的它,采取了与星巴克贴身肉搏的招数,迅速打出知名度。

  但同时,它也被星巴克虐得很惨。

  1. 蹭选址

  所谓贴身肉搏,最明显的手段就是选址。

  星巴克在哪,Costa就开到哪,不惜高价,如影随形。

  而且,由于Costa与华联、华贸等本土企业有商业合作,很容易拿铺。一位业内人士称,“北京华贸有一家咖啡馆想要续约,开出比Costa每平方米高出0.5元的房租,但最终还是被Costa拿走。”

  更典型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1年,Costa在中国的第100家门店,开在了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个号称“国门第一店”的黄金位置,曾经是星巴克在华北区盈利最多的店。

  尽管Costa来势汹汹,但比拿铺,星巴克表示还没怕过谁。

  因为星巴克的品牌光环,很多城市会把有多少家星巴克门店入驻,作为城市活力象征的软指标。

  2016年底,时任西安市委书记在区县调研时就表示:“西安现在40多家星巴克,这肯定是不够的,400家还差不多。”

  所以一些城市或物业,很愿意给星巴克很高的房租议价权。如果星巴克一天的营业额达不到预期,园区等甚至会给一定形式的补偿。

  有议价权的星巴克,开店比Costa容易多了,把Costa远远甩在身后。

  2. 蹭营销

  星巴克是个营销高手。“第三空间”概念,就让它比一般品牌高了好几个段位。

  Costa自然要来借光。

  例如2015年9月29日,星巴克中国推出了新品Flat White,并取了一个中文名:馥芮白。

  不久后,Costa也推出了相同的单品,还在自己的微信公共帐号上,以一篇名为《这才是真正的Flat White》的文章,隔空喊话星巴克。

  虽然Costa的借势营销很省事,但背后充满无奈。

  实际上,早在2014年3月,Costa就推出了Flat White,但营销不给力,无人问津,最后只好蹭星巴克的流量。

  残酷现实,让Costa逐渐低下了头。

  想当年初入中国市场之时,Costa也曾雄心勃勃:2018年开到2500家门店,拿下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如今,它在中国仅有400多家门店,最近还关了一批。

  而星巴克,现在已坐拥4400多家中国门店,并计划在2022财年末(2022年9月底),将中国大陆市场的门店数量增至6000家!

  Costa的贴身肉搏,换来的只是被星巴克单方面碾压。

  为什么死活赶不上星巴克?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很多人喝星巴克要自拍?却很少看到有人拍Costa?”

  一位网友说:“很简单,Costa还没有成为一个icon(标志)。”

  另有一位网友说:“在配合中国伪小资装逼方面,Costa落在了后面。”

  毋庸置疑,星巴克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要远胜于Costa。

  但导致这种差距的根源在哪?

  1.Costa太慢了!

  Costa是出了名的慢,相当佛系。

  首先是扩张慢。

  和星巴克一样,Costa也成立于1971年,但Costa一直专注征服英国本土市场。

  直到1999年,它才在迪拜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而1999年的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店,比Costa早了8年。

  当Costa姗姗来迟,星巴克早已在中国站稳脚跟。

  其次是市场反应慢。

  几年前有不少消费者抱怨,Costa一直在推销的咖啡券,竟然只有实体,没有电子版,极其不方便。

  这种例子只是冰山一角。

  当瑞幸线上、线下双线猛攻时,星巴克都坐不住了,迅速推出“啡快”、“专星送”等外卖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

  反观Costa,外卖服务、新品开发等,都比市场潮流慢了半拍。

  2. 不接地气

  外国品牌在中国发展,非常考验本土化能力。

  比如KFC,就一直在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豆浆、油条、粥,应有尽有。

  星巴克也不例外,入乡随俗地卖起粽子、月饼等等,还时不时制造出猫爪杯等“网红杯”,让消费者狂欢,以至于有人称星巴克为文化营销公司。

  相比之下,Costa就只是卖咖啡,两耳不闻窗外事。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Costa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