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跨界“卖菜”:你入坑了吗?

  而近期美国子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的无印良品,也曾不断地跨界,从家居到餐饮再到酒店,然而效果似乎都不太好,甚至这一系列的自救被解读为是为了活着而跨界,并不是为了市场而跨界。

  “跨界”之下的生鲜业务就像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在拥有“高频次、高需求、大规模、新流量”优势的同时,也有着仓储、冷链物流、品控、技术等诸多环节的高成本投入。

  家电巨头国美无论在模式、资金、资源,物流等各个方面都占有巨大优势,但真想做起来,也绝非易事。

  国美生鲜超市是以“联营+租赁+损耗供应商承担”的国美模式和“自营+自采+损耗自担”的生鲜模式,在管理上有天壤之别,考验国美生鲜管理能力的或许最重要的在于人。

  而水果连锁巨头百果园,同样拥有非常好的顾客结构和粘性,以及门店和供应链的优势,但依然不敢贸然大规模尝试“卖菜”业务。

  这是因为,百果园现有门店本身的实际面积、分布与运营特性,以及蔬菜本身的运维要求来看,想要进行蔬菜经营还需要进行足够的资源与能力准备,否则很难取得突破。

  疫情让生鲜零售再度被创业者和投资者拾起,甚至已经走出过去两年的阴影。

  这个行业的处境之难,从这些年倒闭的企业就可以看出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2016年的一组数据中看出来: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了盈利。

  整个2017年,就有14家生鲜电商宣布倒闭。2018到2019年,倒闭潮还在继续。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小玩家陆续溃败:迷你生鲜、妙生活、我厨、吉及鲜、安鲜达、呆萝卜等多家生鲜电商或因资金链断裂、或因运营问题而相继宣告破产,但这仍不能影响巨头们入局和“跨界”生鲜。

  供应链、商品、规模

  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眼中,生鲜市场拥有巨大的线上化潜力和空间。

  但此前的蜂拥而至,让很多资本已经认识到,“卖菜”并不是那么好做的。大部分资本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就基本暂停了对生鲜赛道的投资。

  只有个别的头部生鲜企业能够拿到融资。

  但很多跨行业者,仍然认为可以像电商的发展路径一样,复制生鲜的线上化之路很多业内从业者认为,这些跨界企业“对生鲜行业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

  无论跨界与否,进入生鲜领域,不但要站在“供、求”两个方面看问题,更要综合考虑产地资源、供应链、商品品质、损耗等诸多问题。

  对生鲜企业而言,首要解决的就是供应链问题。

  优衣库曾总结,其企业基因就是快时尚服饰,是纺织产业,一下子冲进毫无知识储备的农产业,无疑是一场赌博。

  生鲜行业涉及到生产、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丝毫积累,势必会赔了夫人又折兵,而由于生鲜品类标准化程度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等特点,生鲜电商要想走通盈利模式面临的阻碍并不小。

  不管是生产端,还是销售端,生鲜如果不成规模,就很难形成竞争力和壁垒,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弱。

  另外,“标准化”才是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通过更加精细的分级、筛选标准,以及更高效、先进的保鲜储存技术,再加更高效快速的物流体系等,才是提升商品价值和流通效率的关键所在。

  只是现在企业们贸然“跨界”,没有形成规模时,采购价不可能可观,又需要巨额的成本搭建壁垒,暂时肯定无法用体量和规模覆盖公司运营的边际成本。

  因此,想要抢夺市场,还需要一定的资本力量,在消费者端的佣金、补贴,以及供应链端“大出血”,但这将让本就营收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生鲜企业最终比拼的当然是供应链和商品力,唯有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做好商品的竞争力和差异化工作,才能具有巨大的优势,但这些都不是一个贸然“闯入者”的正确自救方式。

  从今年这一波企业扎堆跨界生鲜来看,这依旧是个“香饽饽的行业”,但却忽略了风险。

  生鲜行业的变革还在继续,而谁能活下来,亦或是自救成功,需要时间来验证。

  祝愿跨界生鲜者安好。

  来源: 灵兽 作者: 十里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卖菜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