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些数据相信很多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大家都知道百货企业今年日子不好过,但是没想到怎么会日子难过成这样?但是,免税概念和如此巨大的亏损相比真的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互联网对于消费模式的转变已经完全不可逆了。我们要明白百货商业业态的不景气其实已经不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了,我们早在2016年前后就曾经讨论过日渐衰落的百货商业业态,2016年开始,伴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对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有特点的一件事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网上购物,而逐渐放弃了原先的逛商场,再加上各地商场日益高昂的房租成本,最终让商场的利润水平被不断压缩,商场商业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为了应对变化,越来越多的商场开始将原先主要由70%都是商业业态的模式,逐渐变化为餐饮业态越来越多,购物业态逐渐压缩,生活亲子服务业态不断增长的格局。2020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黑天鹅进一步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家越来越少进行商场购物,取而代之的则是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
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可以说,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和逐渐下滑的百货营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商对于传统百货商场的市场替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其次,免税概念其实只是缓兵之计而已。在百货商场们面临着巨大市场压力的时候,免税概念可谓是横空出世,在王府井之前,国内拥有免税牌照的企业只有7家。分别为中免、日上免税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
所以,当百货巨头们看到王府井通过免税这个概念不断上涨,再加上海南免税市场红火的发展态势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憧憬感,毕竟免税店往往要求必须线下购物,而且中国人有着旺盛的免税消费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免税店似乎是个好生意,然而我们必须要给想靠免税店打翻身仗的百货商店们泼泼冷水,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指出,2019年末,国内免税规模约超5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国内免税总空间有望突破16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2000亿元。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在海外消费免税品超过1800亿元,但仅在国内消费395亿元。这些看上去似乎不错,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相比于这些购物需求来说,中国每年的百货商业业态的正常购物需求可是远超免税购物的,相比于日益多元化的购物中心来说,免税这种单纯的奢侈品购物目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刚需,我们姑且不提免税牌照的申请多么困难,光是如何解决需求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免税落地的问题就足以让这些百货巨头们头疼不已了。
除了免税零售产业到底该怎么办?其实,免税市场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在中国消费者的免税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今天,布局免税市场对于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对于零售产业来说,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去分免税市场的一杯羹,而是要如何实现自己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比如说街头巷尾都非常红火的24小时便利店,深入社区的团购驿站(代收驿站)这些其实远比免税市场看上去更小,但是却更是零售商业的毛细血管,有着互联网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建议零售百货企业们除了免税之外还需要看看更多的东西。
来源: 江瀚视野观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免税 |